在网站上形态各异的数字广告中,不论是悬挂在门户头条的 banner 还是视频播放前的贴片,这些广告为获得露出的品牌主带去曝光的机会,而用户对广告的每一次浏览与点击,都为搭载平台带去源源不断的佣金收入。
这几乎成为大部分具有媒体属性的网络平台初期实现流量变现的方法,为了吸引广告主前来投放,不少网络平台会使用 “刷流量” 的办法,即通过人为操纵的机器人程序对网络广告进行流量叠加,把这些实为无效点击的流量变成一个个真实的 IP 地址,以实现广告主与被投放平台的交易。
2013年 成立于上海的 RTBAsia 就是一家解决互联网广告作弊问题的公司。RTBAsia 的创始人范秋华告诉 36 氪,起初他们是想做一款细分广告用户的数据工具,却在其中发现了大量虚假流量,索性就将创业方向改为互联网反作弊软件的研发。
“在目前的互联网广告中,有 35%是来自机器人的虚假流量。” 范秋华说。而在近期《国际广告主协会》与互联网反作弊公司 White Ops 发布的数字营销反作弊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广告主遭遇虚假流量的损失将达 63 亿美金。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广告基本可以划分为 “包段式” 与 “实时竞价” 两种,前者为传统的网页广告位买断方法,而后者则可以基于 DSP(Demand-Side Platform)平台,根据使用者的个人信息判断是否为潜在用户,再通过竞价实现广告展位的购买与曝光,而这一过程仅需要 100 毫秒的时间。
举个例子,包段式广告就好像公司直接在人群中拿着大喇叭吆喝来宣传自己,而 DSP 则好比公司派出了聪明的促销员,看准了顾客再去推销产品,虽然后者的成本可能会更高,但达到了精准营销的效果。
随着大公司对于 DSP 广告投放的趋势逐渐明朗,范秋华和他的团队也对广告流量反作弊的前景看好。由于在中国,程序化广告交易平台上的所有合作方都需要披露完整的 IP 地址信息,这为范秋华的公司在技术层面免去了一部分障碍。
通过对 IP 地址进行真人活跃度分析与地理位置定位,RTBAsia 的技术团队可以为每一个广告流量背后的 IP 地址进行打分,并在竞价前实现过滤。
以上海淮海路某购物中心的网络类型举例,RTBAsia 可以根据该地的地理范围与行政区域划分,将 IP 地址还原到现实的物理空间里,一方面用来判断该地是否有架设服务器的可能,一方面监测该地是否有大量非正常流量涌现的 “前科”。
在对 IP 进行监测及判断之后,RTBAsia 采用为 IP 打分的方式帮助客户实现过滤。当 IP 地址得分在 0 至 49 分,该 IP 地址就会被判断为 “非真人性”,RTBAsia 就会建议广告主调整竞价价格或放弃竞价;如果得分在在 50 到 99 之间,则被认为是可以参与竞价。
“一千万的广告预算大概只有 800 万到达了真正的人,我们的做法就是让广告主将这一千万的预算都到达真人,而不是机器人和作弊机器。” 范秋华说道。
根据创始人范秋华的介绍,目前,RTBAsia 已经接受了原子创投的天使轮融资,并与广告技术公司易传媒、i-Click、品友互动、媒介代理公司 OMD 完成了系统对接,在今年2月,RTBAsia 发布了新产品 “位置”,为携程、58 同城、墨迹天气等提供 IP 地理位置的精确服务。
团队方面,目前 RTBAsia 的核心团队由 CEO 范秋华、CTO Tony 童、基础架构总监 terry 黄组成,其中范秋华曾担任高勤通信()创始人,有超过十年的互联网广告技术行业从业经验,他的个人博客 RTBchina 也在业内有不错的点阅量。
显而易见的,像 RTBAsia 这种反广告作弊软件的兴起,对于 “卖方” 来说并不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消息,范秋华也承认在产品开发之处必须要保持低调。但综合整个广告行业来看,真实流量的识别也能够让高净值的网络平台更受广告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