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人心的内容总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没有设计的内容总会拒人千里之外。在内容营销中,形象地展示你所表达内容的方式和内容本身同样重要——如果你不能吸引人们去关注它,那你的绞尽脑汁、辛勤劳动都是白费功夫。本文将从受众的角度、内容设计的不同方式和与设计师一起工作几个部分向大家介绍内容营销设计上面的知识。
为你的受众设计
设计同样的优惠券,在马路边发给上班族和发给超市结账的消费者,二者带来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想要吸引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更多的关注点应该是品质与性能而不仅仅只是价格。所以只有了解的你受众,了解受众群的社会角色和消费能力,通过他们的眼睛来看世界,他们的经历来理解世界,才能让内容与设计完美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了解你的受众外你需要与团队中做市场或是产品的小伙伴多交流,有了他们的帮助,你会发现对于受众的把握变得更加准确。
如果你以前没有为某一独特的受众群起草过设计内容,那么研究一下竞争对手的做法未尝不是一个好主意。你的竞争对手是怎样为吸引受众而设计内容,你有没有办法设计地更好?
内容设计的几种方式
1、图片
当代,移动互联网已占据人们所有的碎片时间,同时海量信息席卷而来,如何在茫茫字海中抓住用户的眼球?一个字“图”。下面就让小编跟大家娓娓道来:
插图
图片的运用能够起到直观、具有画面感、传播速度快等效果,细心的小伙伴应该不难发现,我们STC的大部分文章都有不少优秀的插图,这些图片不单单只是美化文章这么简单,每一张看上去简单的插图都与内容息息相关,他们出现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
信息图
对比上面两张图,你是愿意看那密密麻麻的数字信息,还是愿意欣赏一张直观、简洁的信息图?相信不用小编多说,大家的答案都是一样的。随着信息可视化在大数据时代越来越被人重视,以及越来越多的营销人和设计师热衷于以图形化的方式结合视觉上的美感将信息传达给读者,使得信息图越来越流行和被大众所喜闻乐见。若你想将文本内容去粗取精、准确传达,选择信息图必不会错。
除了图表(Chart)、表格(Table)、统计图(Graph)外,信息图也包括地图(Map)、和图形符号(Pictogram)、图解(Diagram)这几种。
海报
在广告设计世界的认知里,海报是最普通却不可或缺的因素,加以利用,在营销的世界里也能成为一把利刃。必须兼具品牌文化,与营销内容相结合,同时又设计得有内涵有创意,才能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
下图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两幅是百度新闻的招贴海报,以百度新闻独特的智能推荐功能为主题,联想到动物界的狗喜欢骨头,猫喜欢鱼,兔子喜欢胡萝卜,然后以此跟相关人物结合起来,寓意百度新闻最知你的心,知道哪些新闻才是你最想看的。
2、视频
如果说现在是个一图胜千言的时代,那视频便是图片不能满足受众更多需求而衍生出来的产物,颇有源于图片而高于图片之意。图片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而视频则可将内容表现的更加立体化、形象化,相比于平面化的营销方式,受众更容易接受视频等动态化的内容。并且视频更容易建立品牌,因为视频可以把一家企业或者个人真实的展现在用户面前,比起让人浮想联翩的文字,更具体、更实在、更让人容易信服。
估计有不少小伙伴在吐槽前几天宝马的朋友圈广告,如此简单粗暴的内涵与表现完全与大伙心中的预期不匹配嘛,与下面这则短片相比,更是被秒成了渣渣。汽车界的机械工程师梦寐以求的防震系统,对鸡来说是小菜一碟。这则广告,寓意奔驰W222稳定的“魔术车身控制系统”就像鸡一样,下盘怎么动,鸡头都很稳定。
3、H5
想必大家对H5并不陌生,酷炫的动效,丰富的内容,在精心制作下,不仅满足了当下移动端用户快速阅读的需求,同时也成为营销界的一把利器。关于H5的功能以及效果,小编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唯一要强调的是,虽然H5在可视化效果方面天资卓越,但是对于品牌事件、形象、活动类的传播,内容才是革命的本钱。内容平平,再酷炫的可视化效果也是空有其表,转瞬即逝。例如最近在朋友圈疯狂转发的360清理大师推出的H5——“妈妈为什么不会清理手机”,其无论是动效还是设计风格都不是时尚时尚最时尚的,但是其内容和温情路线的设定却深入人心。所以相比较高逼格的动效来说,品牌更重要的是要会将故事,这样才能加深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建立起用户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连接。
与设计师一起工作
在STC,设计师会与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头脑风暴,一起为营销创新抓耳挠腮,只有这样在做设计工作的时候才能更加的了解营销的目标与方向。
当然也可以把设计外包给靠谱的、对你所在品牌的视觉风格较为熟悉的第三方设计团队,但重点是要保持设计风格的与内容的契合性。同时也要与外包公司保持经常沟通,如果你已经有好的想法尽量描述准确,不要说一些高大尚、有逼格这样抽象、不便与设计师理解的词语。也许你没有设计背景,但你可以找些例子,将你灵感具体化。相应的,你的设计师应该给你一些初步的风格方案供你参考,让设计师知道你觉得哪个风格更适合该项目,只有在反复讨论中,互相了解,才能将设计与内容完美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