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专访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讲师卓凡
IDC专访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讲师卓凡
发布时间:2015-05-12 来源:查字典编辑
摘要:采访:INTERIORDESIGNCHINA张游以下简称IDCIDC:作为一个雕塑大师,您更关注2011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的哪一部分?在ID...

采访:INTERIOR DESIGN CHINA 张游

以下简称IDC

IDC:作为一个雕塑大师,您更关注2011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的哪一部分?

在IDC的网友面前,到巴黎,用“雕塑大师”这个词来形容一个来自中国做雕塑艺术的人,那确实有一点自大了。面对古典艺术,任何一个做雕塑的人谈自己的作品,都会自惭形秽,觉得是在班门弄斧。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们没有自信了。作为当代艺术家介入家居设计,那天我跟蔡文齐(集美组首席设计师)讲了一句意义深长的话,今天,我们到巴黎来,会给他带来什么呢?给他带来灾难的!这句话是引用了一则佚事,弗洛伊德和荣格受美国克拉克大学之邀前往美国讲学,在抵达纽约港的时候,弗洛伊德说:美国人邀请我们来,但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我们将给美国带来灾难的。也就是说,在陈腐的设计和老生常谈的消费占统治地位的环境下,我们将代表设计艺术上的一场灾难。

抵达巴黎,看2011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给我们最大震动并不是家居装饰博览会盛况,而且是巴黎的衰退——我们看到LAFAYEAE巨大卖场空荡荡,门口甚至有中文导购写着“欢迎使用人民币”,商家都忙着打折。这里我们仿佛看到隐藏背后一个什么东西?一个特别无可奈何的衰退感——如同劳特累特笔下那褪尽铅华老贵妇的无奈。

一直以来,由于巴黎家居展也好,米兰家具展也好,给全球带来一个很新的视觉体验,但是这一次,很多IDC的网友、很多设计师都在问,没有了,就这样了?但是不能说,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就没有亮点了。

大家都觉得,巴黎的那种经典文化已经被很多注重个人体验的文化所替代。具体一点来说,也是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第一个馆和第四个馆,第一个馆,有个性的陈设。第五个馆,设计师做的家居。

让人不解的是,在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现场,中国人特别少,订货商还是白种人多。

现在的生活,一些欧洲人的生活习惯,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就会更换家居;而中国家庭虽然还没有这种习惯,但是,眼下的中国确实是最大的家居消费市场。一号馆有几个展场很有意思,产品是意大利设计师设计,而生产场地在东莞,这个产品直接盯住中国市场,这样的话降低成本,包括劳动力成和艺术成本。

这种直接在中国投资的厂家,它的设计方式跟明显原来欧洲风格不太一样。当然包豪斯设计影子,诸如极简主义,功能化,对于工艺原材料的挑剔、对流水线的讲究,这些都还在。这些现代主义的幽灵,还在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上面盘旋,但是,今年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更强调个人体验。

可以用四个字“陈·旧·叙·事”来概括,用大量旧木板、旧料子结合现代新材料、新工艺的产品特别特别引人注目。

用一些旧房子拆下来的木板,甚至是水泥模板、广告牌、木棚的旧料、铁板锈过的铁板,这些保留着已经使用过痕迹的材料,或者是旧家居拆下的家什,然后用一些不锈钢的,一些亚克力,还有一些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型料,综合起来,产生既有工业设计性很强的又有手工化的设计很强的东西。

这些带着使用过的记忆东西,用现代的技术,在这里做成家居,特别诱人。现场我们看到这类馆,让人很惊讶,整个馆的产品都用旧木料板、水泥模板做成的家具,大量订货商对这种产品特别感兴趣,

我觉得这里头隐藏我们刚才谈到四个字“陈·旧·叙·事”,就是陈年的、旧的东西,它是带着故事的,因为这个故事不管是谁的故事,哪怕是别人的,通过设计之后,他就有一个新叙述在这里展开。

IDC的网友也许会说,这个是设计者很有意思的新套路。

IDC:这给您带来怎样的灵感?想为更多的朋友推荐哪个部分呢?

这个能够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灵感?或者说,作为一个做雕塑的人,他要关心一些什么问题。

IDC的网友会问,雕塑的人他首先关心的是材料,现代设计延续下的是夹心板、三合板直面板材,以及相关的流线型材料,这都是工业化之后给我们带来的东西。那它们究竟有什么不同?

其实没什么不同。

现在面临的是新一轮的革命,我们刚才说的,我们要给他们带来灾难究竟是什么?那就是设计思维的根本改变,它将带来从使用到功能一直到视觉上一个设计革命。这个里面隐含一个重要的潜台词,像做艺术一样去关注一个陈旧的东西,用旧材料做新东西,这里提供一个实验的态度,这就是我们谈到的设计后的设计,或者称为“再设计”,就是对已经设计过的东西再一次进行设计推进。

有一次,我和几个设计师朋友到一个富二代的家里,看到他的家里买的家居全部是欧式家居,而且还是洛可可时期欧式家居,觉得很别扭。柜子,床,梳妆台,沙发都是包着厚厚的软包,但是家具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原因,这个洛可可风格是一个伪洛可可风格,至少十六世纪的洛可可家具上面的雕花都是金属铸造或者是锻造出来的,而它嵌饰的是用刨花板雕出来的纹样,然后描金,装饰在家具上,在看似的奢华背后,所以它的材料其实和真正的洛可可相距甚远。

第二个原因是那个洛可可风格给人觉得很陌生,很不亲切,非常不亲切了。你生活一个空间中,与你的当下生活无关。这时候,你会觉得人变得不重要了,而家居变得很重要。这其是违背了洛可可最核心的要素,那就是给人一种很温柔、很亲切、很温和的感觉。

所以,我想跟所有的IDC的网友朋友推荐说:在家居里,那些既能够记录的时光,或者带着岁月痕迹,能够记录性格,且有一个很好设计能把一些使用功能实现,对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舒适度,就是最好的奢华。

IDC:您在在中央美院任教多年,您秉承的教育理念是?对于年轻设计师和学生,有怎样的期待?

谈到这一点儿,作为一位资深教师,我差不多要炫耀一下自己了。其实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推崇的,第一个理念就是“再设计”。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用椅子来做椅子,你可以用一把旧的椅子为原型,再做一把新的椅子,用灯来做灯,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设计思维。

第二个设计思维是什么呢?是“自己·设计”。在实践中一种理念就是重新设计自己已经完成的作品,把设计出来的产品,重新再做一次。

就是这个设计,如同一个活体,本身能够不停循环,能够不停扩张,能够不停的上升。设计师不停地关注自己的已经做过的东西,在设计的过程中,去提升自己,而不是简单去复制他人的设计,copy别人的设计理念。

IDC的网友也许会问,为什么我们要批评西方现代的设计思维,甚至把包豪斯设计成为幽灵,因为包豪斯设计作为一个现代设计的代表,已经够了。但是作为当代设计,包豪斯设计已经跟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吻合了,当生活节奏慢慢的慢下来时候,大家除了需要功能上使用舒适,每个人在生活中更愿意找到某种记忆。记得,小时候老人给小孩做新衣服的时候,都不用新料子,都是用穿过棉布老料子来做。这些穿过的老料子,甚至有一点儿磨损了,甚至有一点儿小破,给新生儿做衣服,做出来的衣服特别亲柔。一、新买回来的衣服特别刺激新生儿的皮肤,与之不同,而经过人穿过衣服有人情感,特别柔软和舒服。二、这些衣服除了特别舒服以外,长辈穿的过衣服,剪下来做成小衣服,推演出有一个血脉的关系,一种柔柔绵绵的亲情关系。

IDC:我们了解到,对行为艺术您也有一定的兴趣,INTERIOR DESIGN CHINA 三月刊上也刚好刊登了由宋庄美术馆主办的“行为艺术中国文献——1985-2010”的展讯,把目光投向了行为艺术,那么您认为中国的行为艺术的趋势是?

这是一个无法一下子就说清楚的问题。

行为艺术是什么呢?行为艺术核心在研究人的行为边境,用艺术方式来研究人的行为边界,用行为的方式研究艺术的边界。我们看到的很多行为艺术都是在脱衣服,当然,行为艺术并不是简单的脱衣服,但是,脱衣服的时候,其实有一个隐藏语在里头,脱衣服就是不再有身份了,人回到自己的身体去思考问题。

这是世界的边缘。

而行为艺术回到身体这种观念,跟设计理念其实相吻合的。流水线的生产找到的身体,是群体化的身体,现在,回到身体的时候,回到个人,有个人体验,有个人记忆的身体,这种身体跟那种群体化身体不一样的。

这种确确实实既是行为艺术的趋势,也是设计的趋势。除了集体无意识,回到大众身体的时候,还要回到每一个人的身体上来思考这个设计,更关注个体的身体,这个是总的趋势。

IDC: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最满意的作品吗?

我最满意的作品?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回答的,最满意应该是在未来。也可以说现在对于我来说,我都没有一件作品我是满意。IDC的网友会说,你不觉得自己太矫情了!

IDC专访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讲师卓凡1

丑媳妇总要见公公婆婆的,那我就自己炫耀一下。前一阵子做了一盏灯具——虚拟灯《呢喃》,应该近期中比较满意的作品。它把两个东西合二为一,一个是高端的艺术创作,一个是普通的陈设灯具。

艺术创作部分是一个虚拟影像,揭示一个艺术、乃至是宗教,乃至是对人生思考一个问题。灯呢,是完成一个放在家里最简单一个功能,照明功能,陈设功能,装饰功能,是一个家居实用品。比较有意思的是,把一个雕塑放在产生全新影像盒子里头让雕塑产生虚像,看到的地方摸不着,摸着的地方看不到,它暗示人生对现实跟虚幻之间的思考。很多高端的朋友都说,这是一件做的比较有意思的作品(产品)。

这件作品试图在日常生活中回答,电影《黑客帝国》中一句提问,whatis real?(什么才能真实的?)

IDC:您活跃于一些群展及个展,近期有什么计划吗? 是否可以和INTERIOR DESIGN CHINA的读者和网友提前分享一下?

很高兴IDC的网友的关注。

近期的群展中,比较有意思的应该是正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海峡当代艺术展,这个里展出12位比较经典大陆当代艺术家和12位台湾当代艺术家,这个展览将6月份在台湾国立美术馆继续展出。

还有一个展览,也可以在这里说说的。特别应该在IDC的网友们,三月底第三届广东国际家居博览会中的设计展,为什么说这个呢,因为我这次做的作品还是一个把当代艺术介入家居中一个设计,这个作品题目叫做《GO》。什么意思,一是“走”的意思,二是“鼓”的谐音。这个设计把“鼓”做成一套椅子,有“走——行为艺术”的因素,有“坐——生活方式”的因素。用造型、用不锈钢、牛皮等材料做做成的这套特别有意思的“鼓子” 椅子,一方面有强烈的艺术造型特征,二是一个可使用的,可坐上去的一把很舒适椅子。

很有意思的是,这套“鼓子”椅装上了一套触感器。在这里,椅子仿佛是有了生命的,坐在上面每一个人都能够体会到鼓面在颤动,而这个鼓面颤动将被触感器记录,也就是被“鼓子”椅本身所记录,不能不让人欣喜若狂。

面对IDC的网友侃侃而谈这么久,该打住了。

也该给访谈的第一段话给一个解释,“我们将给巴黎(巴黎家居装饰博览会)带来一个灾难”,也就是说,这个“灾难”是褒义的,是充满生命力的!

我们中国设计因艺术家介入而在崛起,这是向世界发出一个宣言,这种宣言带来了的东西,会对原来很经典现在已经陈旧、乏味的设计乃至包豪斯的设计带来一次巨大的冲击。

IDC专访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讲师卓凡2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阅读
网友关注
最新室内设计理论学习
热门室内设计理论学习
室内设计子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