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广告才有效
发布时间:2015-05-12 来源:查字典编辑
摘要:广告界流行的一句话是:“我知道我有一半的广告费浪费了,但却不知道是哪一半。”这其实就是一个广告效果的问题。而关于广告...
广告界流行的一句话是:“我知道我有一半的广告费浪费了,但却不知道是哪一半。”这其实就是一个广告效果的问题。
而关于广告效果的问题,业界一直没有一个标准去达成共识。广告是一门科学,却也是一门艺术,这就使得广告的效果无法像生产产品一样去检测,而只能靠广告人和企业的经验来把握。
通常企业与广告公司最大的分歧就在于广告创意。广告人将创意视为生命,而企业更注重广告的市场效果,往往会把广告人的优秀创意否定掉,二者在这一方面历来争执不已。那么,创意和有效性有没有一个平衡点?创意在什么条件下才会更具市场效果?
中国市场的创意限制性
关于广告创意,业界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因此在理解上也就各有出入。大多数人认为创意是广告的灵魂,但综合看来,多数被认为是优秀创意的广告无非就是搞怪,就是幽默和夸张,以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引发观众的注意,进而带来关注和印象。下面举一个此类创意的优秀案例:
灵堂里停放着一具没有合盖的棺材,一个老者躺在棺材里,从他恬然的面容可以看得出来,他死的很安详。除了大女儿外出尚未回家,老人的其他几个子女跪在棺材旁哭泣。突然,大女儿从门外嚎啕着冲进灵堂,抓住父亲的手哭道:爸,你怎么走的这么快呀!我连你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正在痛哭的当儿,棺材里的老者突然打了个响亮的喷嚏,并且由于惯性的作用坐了起来。众子女个个目瞪口呆。这时候,镜头拉开,一个导演冲出来大喊一声“CUT”。(原来这是一个摄制组在排戏呢)导演这时候掏出海王银得菲,对着棺材里的老者说道:关键时刻怎能感冒,海王银得菲,治感冒快!
这是2001年海王银得菲从民间征集到的一个创意,也是经过各路专家一致评审通过的优秀创意。从一般的创意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个不错创意,整个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关键之处又能引人一笑,最后点出品牌利益。如果拍成广告片,将会是中国少有的优秀作品。
但正如你所想,这个创意最终还是“胎死腹中”,不知又要让多少广告人扼腕叹息一番。
企业没有胆量去拍摄这支广告片。为什么?
许多人认为,把有创意的广告投入市场,可以达到10元变成1000元钱的巨大销售效果,海王银得菲的产品将迅速知名于市场,有利于迅速建立品牌。企业又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有几个人想过,广告和故事和电影不一样!电影讲究的是空前的吸引力和刺激效果,而广告却是通过不断重复来显示其力量。试想,观众在第一次看这个广告时可能会被广告逗得捧腹大笑,第二遍可能还有点感觉,但是第三遍、第四遍……呢?广告是要重复播放的,广告不是要求新鲜感,而是要求持续有力量,当广告在人们的脑海里一遍一遍的重复时,观众就慢慢对广告产生了信息过滤,幽默搞笑的成分因重复而失去效果,最后大家想想,在无数遍的重复下,人们会对这支广告的印象还留下什么?
哭、死人、复活、搞怪……。试想,有几个企业喜欢这样的品牌印象?
又有人会说,那么换成另外的创意,用欢乐和幽默等符号作为创意的元素,会不会更好?
如此,可能会好一些。但是以上所说,并非是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水平和受众对创意的理解程度下,传统的创意理念会对企业和品牌造成杀伤!
某著名酒业的老板曾给一位广告大佬万元的广告费而不接受他的广告创意,他说你的创意是好,但是你使劲把我的企业大树往上拔,树是高了,但是根也断了。
怎么理解?
中国现在的大多数企业,可以说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还处在卖产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因为没有品牌,就更没有所谓的品牌个性、品牌文化之类的东西,用一些无谓的广告创意手法表现太多的元素,本身就是一种浪费。而且优秀的创意往往以好奇、搞怪著称,容易转移观众的视线,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利益属性,即使可以短暂的赢取市场的注意力,但从长远来看却无形中杀伤了企业的品牌。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广告买好不卖座、许多被认为有创意的广告都寿命不长的原因。
说白了,中国企业的现阶段,还没有达到品牌文化建设的层次。如果贸然像一些广告公司那样,随便一个品牌都能整出一套品牌文化和品牌远景的规划来,然后操刀建设,其结果恐怕只能是建立了一个空中楼阁,等于把钱仍到了水里。这正是不同于一些国际品牌的地方,对于国际品牌而言,其品牌文化已经积累了相当长的时间,达到了销售文化而不是销售产品的阶段,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麦当劳和百事可乐,其广告可以在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统领下自由发挥,创意自然也就更加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市场鲜有创意广告的原因,即使有也往往在短暂的露面之后就被企业枪毙了。广告人在优秀创意被否决的时候都会觉得很气愤,自己冥思苦想出来的好东西拿到企业那里却被视为垃圾,谁都不会好受。但是如果创意人能够更多的站在策略的高度来考虑企业和市场的承受能力的话,相信会发现许多所谓的创意其实不过是广告人的思想自淫而已,许多的创意脱离了市场的实际,向空泛的想象中延伸开去。
当然,这里并非是要否定创意对广告的作用,而是说,要想将创意应用于市场,就必须转变我们的创意观念,调整传统的创意方向。对于一个个缺乏积累的品牌,广告人最好先从产品利益、定位等基础做起,创意的方向也要由此而调整。怎么调整?先看下面例子:
这是美国一个丝袜的产品广告,此前这个品牌在市场上毫不知名,但通过这个广告,其产品竟然一夜成名,十分畅销!广告画面很简单,镜头中先是出现一双美腿,接着开始由下往上移动,脚、小腿、大腿……,显现出一副美女美腿图。但当镜头拉开的时候,人们发现电视中的人物竟然是一个男的,美国著名的棒球运动员!接着运动员告诉人们说,如果我穿上**丝袜都能如此漂亮,漂亮的女士们就更不用说了!广告播出后的第二天,这种丝袜就开始了它的畅销之旅。
毫无疑问,这是个不错的创意。而且从创意方向上看,该创意紧贴产品利益,并没有将重心外移,加上创意的出奇,引来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亦是情理之中的了。国内也不乏这样的案例,比如乐百氏27层过滤以及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就很巧妙的表达了产品利益,产生了相当的销售力。
归纳而言,现阶段的中国大多数企业,并不需要品牌文化层面上的创意,也不需要搞怪、另类的创意,他们更需要切实的销售创意。对于平均寿命不足5年的民营企业而言,要紧的不是品牌建设,不是花钱做品牌形象,而是希望投入广告的费用能立即产生回报!所以说,广告是为销售服务的,广告人考虑的应该先是销售,然后才是创意!
这不是说创意不重要,而是说创意的方向决定了创意的正确性。即便中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上升到品牌文化的积累阶段,但是产品和定位层面上的创意也是大有可为的,与大家再次分享一个此类的优秀创意:
一对恋人的车在路上抛锚了,一个小白脸模样的男生不得以下来修车。他修车时躲躲闪闪,扭扭捏捏,女友则在一旁焦急的等待。这时一个穿着某牌牛仔裤的男士开漂亮的跑车经过,便下来帮忙,只见他一会儿钻进车底,一会儿爬出来,累得满头大汗,而小男生则躲避着他满手的油污。车出了大毛病,一会儿修不好,男士便把他牛仔裤脱下来拴在车上用来拖车。女士被男士的男子气概深深折服了,主动要求与他一同乘车,而男生则不得不坐在自己的车里掌握方向。前面的车中二人眉目传情,后面的男生气极败坏。跑车突然加速,坏车的保险柜被拉断了,而牛仔裤却完好无损。跑车并没有停,飞驰而去。只剩下一辆坏车和男生绝望的眼神。
广告标语:**牛仔裤,男士与男生的分水岭。
而关于广告效果的问题,业界一直没有一个标准去达成共识。广告是一门科学,却也是一门艺术,这就使得广告的效果无法像生产产品一样去检测,而只能靠广告人和企业的经验来把握。
通常企业与广告公司最大的分歧就在于广告创意。广告人将创意视为生命,而企业更注重广告的市场效果,往往会把广告人的优秀创意否定掉,二者在这一方面历来争执不已。那么,创意和有效性有没有一个平衡点?创意在什么条件下才会更具市场效果?
中国市场的创意限制性
关于广告创意,业界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因此在理解上也就各有出入。大多数人认为创意是广告的灵魂,但综合看来,多数被认为是优秀创意的广告无非就是搞怪,就是幽默和夸张,以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引发观众的注意,进而带来关注和印象。下面举一个此类创意的优秀案例:
灵堂里停放着一具没有合盖的棺材,一个老者躺在棺材里,从他恬然的面容可以看得出来,他死的很安详。除了大女儿外出尚未回家,老人的其他几个子女跪在棺材旁哭泣。突然,大女儿从门外嚎啕着冲进灵堂,抓住父亲的手哭道:爸,你怎么走的这么快呀!我连你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正在痛哭的当儿,棺材里的老者突然打了个响亮的喷嚏,并且由于惯性的作用坐了起来。众子女个个目瞪口呆。这时候,镜头拉开,一个导演冲出来大喊一声“CUT”。(原来这是一个摄制组在排戏呢)导演这时候掏出海王银得菲,对着棺材里的老者说道:关键时刻怎能感冒,海王银得菲,治感冒快!
这是2001年海王银得菲从民间征集到的一个创意,也是经过各路专家一致评审通过的优秀创意。从一般的创意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个不错创意,整个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关键之处又能引人一笑,最后点出品牌利益。如果拍成广告片,将会是中国少有的优秀作品。
但正如你所想,这个创意最终还是“胎死腹中”,不知又要让多少广告人扼腕叹息一番。
企业没有胆量去拍摄这支广告片。为什么?
许多人认为,把有创意的广告投入市场,可以达到10元变成1000元钱的巨大销售效果,海王银得菲的产品将迅速知名于市场,有利于迅速建立品牌。企业又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有几个人想过,广告和故事和电影不一样!电影讲究的是空前的吸引力和刺激效果,而广告却是通过不断重复来显示其力量。试想,观众在第一次看这个广告时可能会被广告逗得捧腹大笑,第二遍可能还有点感觉,但是第三遍、第四遍……呢?广告是要重复播放的,广告不是要求新鲜感,而是要求持续有力量,当广告在人们的脑海里一遍一遍的重复时,观众就慢慢对广告产生了信息过滤,幽默搞笑的成分因重复而失去效果,最后大家想想,在无数遍的重复下,人们会对这支广告的印象还留下什么?
哭、死人、复活、搞怪……。试想,有几个企业喜欢这样的品牌印象?
又有人会说,那么换成另外的创意,用欢乐和幽默等符号作为创意的元素,会不会更好?
如此,可能会好一些。但是以上所说,并非是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水平和受众对创意的理解程度下,传统的创意理念会对企业和品牌造成杀伤!
某著名酒业的老板曾给一位广告大佬万元的广告费而不接受他的广告创意,他说你的创意是好,但是你使劲把我的企业大树往上拔,树是高了,但是根也断了。
怎么理解?
中国现在的大多数企业,可以说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还处在卖产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因为没有品牌,就更没有所谓的品牌个性、品牌文化之类的东西,用一些无谓的广告创意手法表现太多的元素,本身就是一种浪费。而且优秀的创意往往以好奇、搞怪著称,容易转移观众的视线,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利益属性,即使可以短暂的赢取市场的注意力,但从长远来看却无形中杀伤了企业的品牌。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广告买好不卖座、许多被认为有创意的广告都寿命不长的原因。
说白了,中国企业的现阶段,还没有达到品牌文化建设的层次。如果贸然像一些广告公司那样,随便一个品牌都能整出一套品牌文化和品牌远景的规划来,然后操刀建设,其结果恐怕只能是建立了一个空中楼阁,等于把钱仍到了水里。这正是不同于一些国际品牌的地方,对于国际品牌而言,其品牌文化已经积累了相当长的时间,达到了销售文化而不是销售产品的阶段,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麦当劳和百事可乐,其广告可以在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统领下自由发挥,创意自然也就更加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市场鲜有创意广告的原因,即使有也往往在短暂的露面之后就被企业枪毙了。广告人在优秀创意被否决的时候都会觉得很气愤,自己冥思苦想出来的好东西拿到企业那里却被视为垃圾,谁都不会好受。但是如果创意人能够更多的站在策略的高度来考虑企业和市场的承受能力的话,相信会发现许多所谓的创意其实不过是广告人的思想自淫而已,许多的创意脱离了市场的实际,向空泛的想象中延伸开去。
当然,这里并非是要否定创意对广告的作用,而是说,要想将创意应用于市场,就必须转变我们的创意观念,调整传统的创意方向。对于一个个缺乏积累的品牌,广告人最好先从产品利益、定位等基础做起,创意的方向也要由此而调整。怎么调整?先看下面例子:
这是美国一个丝袜的产品广告,此前这个品牌在市场上毫不知名,但通过这个广告,其产品竟然一夜成名,十分畅销!广告画面很简单,镜头中先是出现一双美腿,接着开始由下往上移动,脚、小腿、大腿……,显现出一副美女美腿图。但当镜头拉开的时候,人们发现电视中的人物竟然是一个男的,美国著名的棒球运动员!接着运动员告诉人们说,如果我穿上**丝袜都能如此漂亮,漂亮的女士们就更不用说了!广告播出后的第二天,这种丝袜就开始了它的畅销之旅。
毫无疑问,这是个不错的创意。而且从创意方向上看,该创意紧贴产品利益,并没有将重心外移,加上创意的出奇,引来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亦是情理之中的了。国内也不乏这样的案例,比如乐百氏27层过滤以及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就很巧妙的表达了产品利益,产生了相当的销售力。
归纳而言,现阶段的中国大多数企业,并不需要品牌文化层面上的创意,也不需要搞怪、另类的创意,他们更需要切实的销售创意。对于平均寿命不足5年的民营企业而言,要紧的不是品牌建设,不是花钱做品牌形象,而是希望投入广告的费用能立即产生回报!所以说,广告是为销售服务的,广告人考虑的应该先是销售,然后才是创意!
这不是说创意不重要,而是说创意的方向决定了创意的正确性。即便中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上升到品牌文化的积累阶段,但是产品和定位层面上的创意也是大有可为的,与大家再次分享一个此类的优秀创意:
一对恋人的车在路上抛锚了,一个小白脸模样的男生不得以下来修车。他修车时躲躲闪闪,扭扭捏捏,女友则在一旁焦急的等待。这时一个穿着某牌牛仔裤的男士开漂亮的跑车经过,便下来帮忙,只见他一会儿钻进车底,一会儿爬出来,累得满头大汗,而小男生则躲避着他满手的油污。车出了大毛病,一会儿修不好,男士便把他牛仔裤脱下来拴在车上用来拖车。女士被男士的男子气概深深折服了,主动要求与他一同乘车,而男生则不得不坐在自己的车里掌握方向。前面的车中二人眉目传情,后面的男生气极败坏。跑车突然加速,坏车的保险柜被拉断了,而牛仔裤却完好无损。跑车并没有停,飞驰而去。只剩下一辆坏车和男生绝望的眼神。
广告标语:**牛仔裤,男士与男生的分水岭。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阅读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