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关目标七大群体
企业公关目标七大群体
发布时间:2015-05-12 来源:查字典编辑
摘要:古人说得好: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企业要是出现公共关系危机,基本上也就不用活了,当然,也没有那么绝对,但的的确确这种例子还真不少。就像着火...

古人说得好: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企业要是出现公共关系危机,基本上也就不用活了,当然,也没有那么绝对,但的的确确这种例子还真不少。
就像着火的房子,还不多多少少烧掉些东西?只不过有些发现得早,抢救及时,把损失尽可能的降到了最低罢了。对企业而言,反败为胜者也有之,但毕竟是凤毛麟角的,消防也讲究“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可想而知,企业开展积极的公共关系危机预防活动是何等重要。
当然,要开展积极的公共关系活动首先要搞清楚谁是我们的目标客体,才能有的放矢,做好预防工作。通常,企业的公共关系对象有以下七大群体:
一、媒体关系:媒体又分为大众媒体和专业媒体;
二、员工关系:员工关系可分为管理人员和非管理人员;
三、企业所在地社区关系:包括社区的各职能部门,群众,以及当地媒体;
四、客户关系:客户关系包括原材料供应商,零配件供应商,产品代理商和经销商,以及终端消费群体;
五、政府机构关系:包括国家级的,省级的,地市级的,县级的,区级的,甚至于乡镇级的各个行政职能部门;
六、行业协会和其他监督机构:同样从地方到中央分不同级别;
七、潜在公众:包括了一切有可能成为企业目标公众的群体;
为什么要说这七类群体是我们企业的目标公共呢。我们再分析一下:
媒体关系
媒体的力量之大有的时候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记者们被称为“无冕之王”决不是浪得虚名。几年前,有一部好莱坞007影片,描写某著名的媒体集团为了获得发行量和独家经营权,设计要中国和英国发生战争。他的计划几乎得逞(当然有007在,计划是不会得逞的)。故事虽然是故事,但是其中体现出的媒体具有的惊人能量决不是危言耸听。奥斯瓦尔德 斯宾格勒就曾经说过:“报纸做三个星期的工作,真理就会被每一个人所承认。”尽管对这句话褒贬不一,但是这是事实存在。在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均十分脆弱,几篇负面报道就足以毁掉一个企业,这样的事例已经屡见不鲜。因此,与媒体保持良性互动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媒体在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中的重要位置是绝对不可替代的。
员工关系
拿破仑率领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时,面对壁立千韧的山峦,高喊:“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伟大。”但是他忘了,没有他身后的数十万将士,他什么也不是。一位哲人如是说。对于一个企业也是一样,员工是企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家得意的同时,也应该想想,没有辛勤奉献的员工,你也什么都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完全掌握在企业员工的手里。质量好则信誉高,服务好则形象佳。有了好的信誉和形象,才会有市场搏击的本钱。通常企业发生公共关系危机的根本原因大多是因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引起的,它产生的负面影响有时候甚至难以估量。而避免这种危机的方法就是通过企业内部的攻关。不要以为公关只是对外,对内同样重要。合理的公关可以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荣誉心和集体意识。忽视对员工的公关无异于自断血脉。
企业所在社区关系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还有一句话是县官不如现管。这句话谁都知道。一个企业的存在首先是存在于它所在的社区,社区就是企业的近邻。近邻往往是相互影响的,那种鸡犬相闻但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在现实当中并不存在。企业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邻居”的视线之内,要是企业与所在社区关系没处理好,就会产生许多的麻烦。相信不少企业家对此都深有体会,所以,邻和则家静,企业公关,应当从身边开始。况且,如果一个企业连周边的环境都处理不好,还奢谈什么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客户关系
通常企业对客户关系的重要性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在这方面也是肯下点本钱。和原材料及配件供应商的关系搞好了,不致于缺斤少两不说,价格也可能公道些,关键时刻兴许还能赊赊账。产品代理商和经销商就更不用说了,把他们伺候好了,对企业的发展可是受用无限,尽心尽力帮你作终端推销不说,那资金周转还不都得指望人家。还有一个最终消费者,他们是实实在在掏腰包的,别看单个消费量小,可群体庞大,积少成多,也是滚滚洪流。顾客是上帝,这话一点都不假。
政府关系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机构繁杂、部门众多,从中央到省里往下有地市、县区还有乡镇,细分又有工商管理、税务、环保、卫生防疫、质量检验等等。企业与这些政府部门的关系可以说十分微妙,心情也很复杂。一方面希望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一方面又不希望政府部门干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无论这种干预是否正确。目前中国的一些政策和法规还在不断地完善之中,职责不明的现象也较普遍,除了国家政策之外,还有许多地方性的法规和制度。各地方政府对政策法规的认识和解释也不尽相同,这就在无形当中给企业的经营设置了一些障碍。因此,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相互之间促进了解,尽可能的将障碍提前化解掉,就显得十分必要。政府部门出于管理上的复杂性,往往不会主动去找企业,因此就更需要企业在公关上加一把劲,等遇到问题时再临时抱佛脚就晚了。
行业协会和其他监督机构
这类组织平时好像没什么事,可别小看,有它存在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行业内的专家顾问,离退休领导大多在里边担任相应的职位,不间断地举行一些评比或颁奖之类的活动也不能忽视。这些人往往对企业的情况比较了解,流行的说法就是“圈儿里人”。有的时候甚至具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能力。正所谓: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
潜在公众
这类群体比较麻烦,还隐形呢! 中国有句俗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意思是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今天和你毫无关联的人,明天也可能就是你最大的客户。对于这些人提前展开公关,在需要的时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具有高手的眼力,所谓常人下棋看三步,高手下棋看十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阅读
网友关注
最新平面设计理论学习
热门平面设计理论学习
平面设计子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