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们针对局部影像的构成、取景及元素运用进行解说,进一步讲述如何将观察与基础摄影技巧配合,拍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局部特写作品。
1. 设法凸显主题
要拍好局部特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将镜头聚焦在主体上,这样可以让读者一眼就看出拍摄者想表达的重点。这类手法常见于美食、花卉、生态,甚至是人像或商业摄影,其特色就是以醒目的主体抓住众人目光。但也因直接拍摄重点,所以按下快门之前要考虑好构图。这看似简单的拍摄方式,其实更需要拍摄者仔细思考元素在画面中的安排,往往差之毫厘的构图就能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如果因器材或现场环境的限制,不能取得最理想的构图时也不用太担心,后期可以进行裁切或其它方法(例如加上暗角效果)辅助,以达到心中最理想的效果。
直接用特写镜头捕捉重点是拍摄局部特写最直接简单的手法
利用微距镜拍摄光盘上的小水珠也是常见的局部特写题材
2. 试着反客为主
第二个方法是将焦点放在和主体有关联的部位,例如舍弃拍摄人物的全身或半身照,改为拍摄手、脚或表情等。这样拍摄可以反客为主,重塑影像焦点。很多时候捕捉与主体相关联的局部画面,会比直接拍摄全貌更具故事性,同时给读者保留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如此一来,图片传出的讯息就被放大了。
若能以局部表达就舍弃拍摄全景的念头,让原本的绿叶成为影像重心,如此不仅能拍到一幅成功的局部作品,也能训练自己突破思维框架,培养更敏锐的摄影眼,创造出更多精彩的影像。
婚礼上牧师对新郎的祝福,刻意让两者相握的手和那本圣经作为主角,使照片更具故事性
由局部的讯息可看出公公婆婆纵使已结发几十年,感情还是和恋爱时一样甜蜜
原本要捕捉女儿玩乐的神情,但转念一想从她背后来个玩偶特写,用另一种角度诉说影像故事
虽然只拍摄下半身,但重点就是屁股上的猫脸图案,以衬托出婴儿的可爱及有趣的姿势
3. 运用景深创造层次
景深在光学范畴的运用中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尤其对摄影而言,更是重要的一环。我们都知道,景深是由光圈大小、镜头焦段、物距(相机与被摄物之间的距离)三者所决定。一般来说,光圈越大(f值越小)、镜头焦段越长、物距越近,就容易拍出景深越浅的照片,反之则景深越长,所以只要了解景深的概念,我们就可以运用在局部特写中,让适当景深表现出远近的空间感和距离感。
以经验法则来看,使用等效24-35mm的镜头焦段,加上不小于f/2.8的光圈值,同时尽量靠近主体拍摄,所得到的成像会更有空间感;若是采用等效50mm以上的中长焦段并辅以大光圈拍摄,可拍出独具压缩感的影像画面,虽然两者同样能达到虚化背景的目的,但其效果和观看感受却截然不同。而这当中并没有对错或好坏的问题,完全看拍摄者想呈现出怎样的影像效果?与其墨守成规,不如学习如何善用手边器材,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想法化为一幅幅真实影像。当然,要拍出层次感的照片光圈并不是越大越好,其实还要观察背景与主体的对应关系,再决定是要放大还是缩小光圈拍摄,以虚化或清楚呈现背景与主体相呼应。因此在寻找局部特写题材时,我们也必须同步思考画面最终的整体构成,并灵活运用景深创造出该有层次感。
只要巧妙地运用标准焦段与构图取景,就能有效运用景深用影像说故事
广角端加大光圈近距离特写拍摄,能成功营造视觉上的空间感
望远镜头的压缩特性,为画面中的山峦特写制造出远近的距离感
4. 留白的美感
虽然前面说过,直接将镜头聚焦在主体是最简单的局部特写拍摄方式,但这种让主体占满整个画面的构图,除非主体本身就具有吸引人的特质,否则很容易让作品没有辨识度,沦为过目就忘的糖水照。因此,若想拍出简单、有感觉的局部作品,在构图上不妨试着多些留白的空间,让画面不要这么满,除了让读者的视觉有喘息的机会外,也能制造出空灵感。
即使主体没有塞满整个画面,我们也可以进行适当的留白处理,让大量的“白”与主体形成强烈对比,进而引导观众的眼睛停留在主体本身。要拍好这类的留白局部影像,玩家可从基本的三分及井字构图法开始练习。拍摄前,可先视现场情况与构图安排,将画面横切或直切为三等分,然后预留2/3处做留白处理,仅保留1/3的画面放置主体重点;又或是把画面切成九宫格,再将影像焦点安排在井字的四个交叉点上。只要好好运用这种极简留白的构图法,就能拍出水平之上的局部影像,值得玩家尝试看看。
适当为画面进行留白,就算局部影像也能轻易表现出构图美感
只拍摄每颗树的上半局部,搭配天空的大量留白,简单的三分构图就能让影像更为吸睛
孩童跪坐在床上,而下方的留白处理是不是让画面多了几分主角正在做什么的想象空间呢
5. 光影影像魅力
纵使拍摄的是局部特写,还是有许多元素可捕捉利用,进而增加作品的丰富程度。其中又以光影这个和生活密不可分的元素最容易取得。因为透过不同光线所散发出的质感,可用来增强影像的张力和通透性,而当中最重要的便是学会观察光线的方向与掌握拍摄时机。
如果以自然光作为主要光源,一天当中最佳的拍摄时间是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的1到2个小时,因为这两个时段光线是以较接近30°~ 45°的角度照射,也就是所谓的斜射光,此时不仅质感比其它时段更好更柔和,影像的色彩也会更加丰富。同时被照射到的物体影子会拉长,整体视觉感受将更立体、深邃。此外,玩家还可以利用这个特色大玩影子游戏,在生活中寻找可拍的局部影像来和影子对话,让作品更加有趣之余,也能训练自己的摄影眼。同理,若是在室内拍摄,我们一样也可以寻找是否有斜射光源,并配合光的照射方向和构图为局部影像加分。
除了斜射光之外,另一种可运用在局部特写题材的光线就是逆光。逆光在摄影上是一种相当常见,并拥有强烈艺术魅力的光法,最大特色就是能有效增强影像的质感及氛围渲染力,尤其当光线照射在具有透光性的物体上时,更能发挥凝聚目光的作用,象是在逆光下拍摄植物或绿叶的局部特写便是如此,因为不仅能清楚呈现表面纹理,同时也能带给读者一种不真实的梦幻感。另外,我们也可以运用逆光拍出剪影的效果,只要观察并找出物体局部值得记录的有趣形状,就可用剪影塑造其轮廓,创作出另类的局部特写作品。
午后来到造形可爱的水龙头前,配合斜射光特写主体,让画面呈现出立体感
旭日东升的初阳从逆光方向照射而来,让局部特写的稻田多了梦幻感
部分栏杆和地上大面积的影子形成有趣的线条对比
斜射光的色温质感,让局部树干、影子和满地的落叶散发出浓厚的秋意
6. 色彩表现情绪
要将局部特写拍得好看,色彩运用是不容忽略的一环,它不单纯只是颜色上的表现,同时包含了不同的情绪和意义。例如由红、橙、黄所代表的暖色调,能带来温暖、朝气的感受,在情绪上给人热情、积极和欢喜的感觉;由蓝、绿代表的冷色调,则有一种平静、安祥、和平的牵连感;如果将这两种色调一起安排在画面里,又能产生对立、矛盾、戏剧性的视觉效果,因此在寻找局部特写题材时,除了要留意光线的方向外,色彩也是可以拿来大做文章的元素,只要能在拍摄时善加利用,绝对会让作品更加醒目有趣。
除了颜色的分别外,色彩饱和度的深浅与明度的高低也会影响作品的观感。一般来说,高饱和度的影像容易带给人较扎实的感受,在主观讯息的传递上也会强烈许多;低彩度的画面通常搭配低对比一起呈现,是属于大众认知中的轻日系风格。与上述的高彩度相较,这类影像不会让人有紧迫感,同时也保留更多的想象空间。至于明度,其表现会影响整张作品的曝光和彩度深浅,不过这通常是属于后期的范畴。将明度调整的越高,整张作品看起来就会越亮,但相对颜色就会越浅,反之则会偏暗且深。所以当了解色彩的这些特性后,我们在寻找局部特写的题材甚至是后期制作时就可以灵活运用这些元素,成功传达想表现的情绪。
绿叶和蓝天白云搭配,让整张画面充满朝气
刻意舍弃拍摄整扇门,只捕捉复古的门环和对联,门上火红色的漆成为表现情绪的最关键元素
7. 善用线条引导
如果细心留意,会发现生活中充满几何线条元素,它在摄影中是引导视觉的重要手法,主要是让观者利用影像中几何线条的指向性,进而看见拍摄者所要呈现的主题。在局部特写拍摄中,我们除了可用几何线条来引导视觉外,还可以这些元素为主角,呈现与众不同的影像。
要在局部特写中加入几何线条其实不难,只要稍加观察就能找到许多可捕捉的画面,例如庙宇屋檐上的雕像、汽车的车轮拱板和轮胎、墙上的窗户或树叶的纹理等,甚至连前面提到剪影也可归类于几何线条。然而除了可轻易辨识的实体线条外,我们还可运用光线和色彩作为引导视觉的线条,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色彩渐层与光线明暗的方向,就是局部特写上的线条元素。因为这两者皆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可视为线条的另一种延伸,它们不仅能引导观众的视线随着渐层或明暗的方向移动,其中的过渡变化也很有吸引力。
此外,几何线条通常会联想到抽象艺术,但其实这源于每种几何形状给人情绪和心理的感受。以圆形来说,它代表圆满或空洞,也可代表深邃或延伸。但如果我们只框取其局部,也就是弧线,反而会令人有缺憾的不安定感。拍摄者可由单独的局部线条颠覆观者的想象,让抽象的形体来激发更多的思维。所以生活中还有哪些几何线条可以与局部影像相结合,就有待你去发掘。
原本看似普通的铁门,通过拍摄者的特写镜头,可看出构图上的用心与巧思
要学会活用所有元素,就像此图中圆形和暖色调的结合,更完整地传递出想表达的讯息
8. 拍出故事性
影像之所以会说话,完全取决于拍摄者的掌镜能力。用手中镜头铺陈出有说服力的故事,让照片表达出含义,进而引导观者去思考与联想,甚至引起情绪上的共鸣和感动,就是一幅成功的影像作品。而在局部特写拍摄时要拍出故事性,当中的关键便是学会掌握视角和氛围。
所谓视角,是指人们观看影像的角度,其中包含镜头焦段的差异、取景距离的远近及角度的拿捏,这些都会左右画面所呈现出的观看感受。一般来说,广角镜由于涵盖的范围较宽广,加上近距离特写,会产生近大远小的透视感。这样可将主体与前、中、后景一起捕捉入镜,同时营造出影像的空间感,让观者能迅速进入拍摄者设定的空间氛围里。使用望远镜头要拍出同样有前、中、后景的影像虽然困难,但我们可利用其远眺优势捕捉具有故事的画面,也就是前面提到寻找画面中的“小画面”,但这也会更考验拍摄者对周遭事物的洞察力,才能从看似平凡的环境中,拍到有故事性的局部特写。
构图角度则会影响描绘故事的观点,不外乎有平视、俯瞰和仰角这三种。水平直视是最常见的取景角度,就像说书人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娓娓诉说故事内容一样。虽然直接但也较缺乏视觉层面的心理感受,所以重点反而落在局部影像本身,必须要有足够的故事性引诱观者目光停留。俯瞰角度则带有掌握、预知的含义。仰角通常具有期望、崇拜的意味,若能掌握这些拍摄角度的特性,将能为作品注入更多不同层面的叙事观点。
至于氛围,就是影像气氛的呈现,而它绝对脱离不了光影、色调和视角这三种元素。其中包括光线方向和温度、冷暖色调的掌握及构图视角的安排等,都是影响氛围呈现的重要因子。或许你会觉得要拍出有氛围的局部作品好像不太容易,但静下心来细想便可发现,只要将前面所提到的技巧加以组合并灵活运用,自然就能顺利捕捉每张画面的氛围,让说故事的力道更强烈。
刻意用望远镜头捕捉上了枷锁的铁门,成功描绘拍摄者灵感被禁锢的无奈
父亲替女儿整理结婚当天用到的物品,画面中的百年好合诉说了他对新人的企盼
广角镜近距离拍摄女孩下半身,加上背景与色调所呈现的氛围,说明有一种等待叫思念
俯角拍摄的特写画面,洋溢出新人共结连理的喜悦
9. 真实与抽象之间
在局部特写拍摄上,还有一种元素就是倒影。它之所以有趣,是因为能反射出和真实物体一模一样的形态,且会随着媒介材质的改变(眼睛、玻璃、水面)而产生不同结果(例如倒映出扭曲或变形的形体),为局部影像的创作增添不少趣味。想要拍好这类特写题材,建议使用等效50mm或以上镜头。因为视角的限制,在拍摄前反而需要更多的观察和思考,才能在有效的取景范围内找到值得记录的倒影画面。有时会碰到焦段不足,或倒影比真实物体还精彩的情况,当下该如何决定画面的取舍,这就要考验拍摄者的构图能力了。
除了倒影之外,另一种真实与抽象之间的局部特写法就是将主体拟人或拟物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利用特写镜头捕捉人体的局部,再配合光法的运用(通常是侧光或侧逆光),就能将背部或臀部曲线、双峰弧度拍出盆地或山峰的造形。这常见于人体艺术创作题材,也是人体局部特写拟物化的最佳典范。如果反过来思考,我们也可以运用相同方式来将物体拟人化,为其赋予人类的表情、形体或生命力,以创造出更多有趣的局部特写作品。
水面倒映出扭曲的真实,现今的社会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拍摄者巧用相机特写镜子,以反射手法诉说城市角落的故事
玻璃反射出湛蓝的天空,而只捕捉建物的局部,配合那扇打开的窗说明想要逃离禁锢的心情
10. 用后期强化本意
虽说大部分的局部特写都能在当下拍到理想的画面,但更多时候受限于现场环境、光线、镜头焦段等因素,必须将作品进行适当的后期理处,以强化心中想传达的影像本意。甚至进行裁切进行二次构图,所得到的又是一张崭新的局部作品。而以下我们就以Adobe Lightroom为例,试范“重新裁切+色调强化+暗角”来重现影像。
当初拍摄时因距离与焦段限制,所以先拍好大致想要的构图,并预计事后的裁切及其它后期处理,使作品更加完美
步骤一:导入要修的照片,先用裁切工具进行二次构图,选取想要的局部画面
步骤二:为了加强视觉张力与修饰瑕疵,在“基本”设定区中分别针对亮部∕黑色∕对比∕清晰度∕鲜艳度进行调整
步骤三:接着在“HSL∕颜色∕黑白”设定区中针对“红色”与“橙色”调整饱和度∕明度,以强化肤色、吉他及背景杂草的色调
步骤四:最后在“效果”中调整“暗角总量”,让画面中的局部重点更加突出
与原始图比较可以明显看出两者的差别,通过后期让局部特写影像拥有更优异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