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和Papi酱可能谁都没想到有一天会以同样的身份出现在同一个场合——新浪微博给了他们这个机会,今天,6月16日在上海世博中心搭起了「超级红人节」的舞台。
我们唏嘘的是,当如今的微博始祖Twitter仍然在关于自由的理想困顿中跼蹙不安时,新浪微博似乎已经找到了自己全新的定位和空间,以至于关于微博正在重生,大家在重返微博的呼声不断。
而在这个“重生”背后,钛媒体记者更想探寻的是,从产品的迭代和演变看,新浪微博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交产品,是如何一步步从“全民记者”的新闻第一阵地,到如今“全民网红”的“网红经济”拥趸?如何从一款媒体属性极强的产品,变身成了一款几乎纯为营销而生的应用?而在“网红时代”,微博又还能继续独享社交红利吗?
#高能预警#这是一篇深深深-度度度-长长长-文文文:
明史而知今,回答上面的问题,不得不先溯源微博的历史。
微博的历史,就是有关「140个字」的历史。
140个字符的microblog曾是 Web 2.0 革命现场每个人手中的燃烧弹和投石,是一台轰鸣作响的民意投票机,第一次让「全民记者」登上历史舞台,让传统媒体的势力纷披瓦解。
2016年1月,新浪微博取消了140个字的发送限制,「140个字」曾经是移动化、碎片化时代社交产品的开路先锋,使命已告完成。
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140个字叩开了移动互联和社交网络的大门;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后,图片、视频、富媒体蜂拥而入,线下的社交关系网统统转移到了线上,年轻人们不再对着微博“广场”里的陌生人群喃喃自语——微博在社交网络的荒原之中还没跋涉太远,熟人社交圈就从背后追上了他们,让他们在自拍、点赞中埋下头去。
自2012年微信出现开始,140字的微博已经在焦虑中度过了灰色而走向衰落的四年。 并且,微博的焦虑和另外一个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依然抱守“传播效率至上”初心不愿妥协的Twitter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我们在后面关于Twitter的文章中继续单独讨论)。
就在新浪微博衔枚急驰于“中国版Facebook”的路上时,微信横空出世,并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令微博的社交大梦沦为泡影。作为social hub的微信犹如一个社交黑洞,将手机通讯录、QQ、人人网、微博等分散在各处的熟人关系都一网打尽,也将它们的功能都尽皆吸纳。
微博的social network被微信的规模效应釜底抽薪。
不过,在“微博衰落”的丧钟开始回荡在新浪大厦的四周,微博也开始了她的艰难嬗变:先是果断从social network转向social media,把沉重敏感的社会事件赶下话题榜,它不再和微信争夺那些社交关系早已稳定的70后、80后,而是捧起来90后、95后们刷赞、刷评论不知疲倦的娱乐明星,让段子手、漫画党、美妆达人等各样网红快速圈粉。
如今的新浪微博正在成为一个抱团追星、粉CP、追八卦的地点,一个草根网红的网络选秀现场,一条互联网时代的造星流水线。在用户构成不断年轻化之后,新浪微博的活跃用户开始攀升,收入状况好转,市值也登上了开锣以来的最高点。
然而,令新浪微博收复失地的“支撑点”——在移动直播领域的较好位置——却是脆弱而可疑的。在200多个平台蜂拥而起、腾讯八子并布的直播时代,微博再难独享网红经济的红利。
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
从“话题热榜”看黄金时代分割线
在美国,Twitter从未占据过社交网络的中心,相比之下,新浪微博就幸运的多,在微信成为国民应用之前的那段黄金岁月,它是中国互联网当之无愧的主角。
在这段黄金岁月里,不得不提“话题热榜”,这几乎是微博这款“广场式”传播应用的核心产品之一。
在它最为风光的那两年,“话题热榜”,犹如伸进浓云激荡的社会空气中的一根避雷针,不是投票机而是雷电收集器,是个体性事件联通公众神经从而升级为 “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线,是民意代表摇唇鼓舌争取受众、挞伐政敌的议会现场,是民意领袖振臂一呼发动“众包反贪”、“众包打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