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面上的镜头数不胜数,但如何去衡量一支镜头的好坏你知道多少?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个要点。然而,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镜头价格也同样会偏高,如果你没有资金购入昂贵的镜头,其实还可以通过后期进行处理,去除这些成像的问题。
从焦点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可以看到每一颗细小的水珠。
1、焦内锐利
锐度是衡量一支镜头是否优秀的最重要指标。因为,观看者在照片上浏览时首先会被主体所在的位置所吸引,而主体的清晰程度是吸引观者视线的最好工具。主体的位置更是我们拍摄时对焦的地方,所谓焦内的锐度就是指画面中合焦准确处的清晰程度。优秀镜头具有一流的光学设计水平,最好的光学材料和精密的镜片研磨水平,因此在合焦范围内都会有极佳的锐度,合焦准确时物体的细节问题分毫毕现,即使在计算机屏幕上以100% 观察也毫不逊色。变焦镜头中大三元镜头焦内锐利程度非常突出,当然,定焦镜头尤其是顶级定焦镜头的锐度会更好。但是,在所有的镜头群中,任何镜头的锐度都无法与微距镜头的锐度相抗衡。
但是,焦内锐利并非是优秀镜头的唯一标准,清晰锐利还需要美丽虚化衬托才可以更加突出。
相机:佳能EOS 5D MARK III 镜头:EF 100mm f/2.8L macro IS USM 焦距:100mm 光圈:f/5.6 快门:1/640 秒
2、焦外虚化
一张照片如果所有部分都清晰,反而会分散观看者的注意力,只有用虚化的焦外部分作为陪衬,才能更好地突出锐利的焦内主体。前面提到很多镜头都能够实现焦内锐利,而焦外虚化的美观程度则是更难以达到的指标。使用优秀镜头拍出来的照片,其焦外部分的景物均匀化开,如奶油一般扩散开来,色彩渐变自然均匀,仿佛水彩一样轻柔地过渡,没有明显的硬线条和色块出现。当然焦内与焦外交界的部分也会过渡自然而不生硬。很多摄影师和发烧友不惜投入数万元购买顶级镜头,就是为了焦外那美轮美奂的虚化效果。
佳能EF 200mm f/2L IS USM 和尼康AF-S 200mmf/2G ED VR II 是焦外成像效果非常突出的两只镜头,它们的称号“空气切割机”也说明了它们兼备焦内锐利与焦外虚化的两大优势,是很多发烧友的终极梦想。
相机:佳能EOS 5D MARK III 镜头:佳能EF 24-70mm f/2.8L II USM 焦距:35mm 光圈:f/2.8 快门:1/80 秒
3、暗角控制
评价镜头优劣的一项指标就是是否存在暗角。由于在成像时,与画面中间相比边缘的光线是倾斜入射的,容易导致暗角,在照片上表现为画面四周尤其是四个边角上出现变暗的现象。使用广角镜头更容易出现暗角。由于全画幅相机感光元件面积更大,因此更容易出现暗角现象。
优秀的镜头对于暗角控制得更好,使之不易发生或非常轻微。在拍摄时如果出现暗角,可以采用收缩一挡光圈再拍摄的方法,另外可以通过开启机身内部的周边光亮校正(尼康为机身内菜单中的暗角控制)来解决,但是机身内的校正效果非常有限,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后期处理解决暗角问题。
相机:佳能 EOS 5D MARK III 镜头:EF 24-105mm f/4L IS USM 焦距:24mm 光圈:f/4 快门:1/125 秒 感光度:ISO1600
在全画幅相机上使用EF 24-105mm f/4L IS USM 镜头时容易产生暗角,虽然很多人喜欢这种视觉效果,但从衡量镜头的光学水平角度这是不好的现象。
4、畸变控制
畸变是指由于镜头光学设计问题给画面带来的几何失真。当拍摄相互平行的横竖线条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发生畸变时这些平行线条会发生弯曲,而且画面边缘会比中央更加明显。不同焦距的镜头会有着不同特征的畸变,广角镜头容易出现桶形畸变,画面边缘的垂直线条会向中央倾斜汇聚,如果画面边缘放置了建筑物,则会出现向中央倾倒的现象。焦距越光这种现象越明显。而长焦镜头更容易出现枕形畸变,表现为边缘的垂直线条向中央塌陷。变焦镜头的畸变特征是,接近广角端容易产生桶形畸变,接近长焦端容易产生枕形畸变。标准镜头的畸变不太容易发生。定焦镜头比变焦镜头的畸变小。与暗角现象不同,畸变是无法通过缩小光圈来减轻的。通常画面中的畸变程度在5% 以内人眼不易察觉,超过10% 以上就比较容易发觉。
优秀镜头对于畸变的控制方面要出色许多,使用大三元尤其是高等级定焦镜头时其畸变控制较好,而普通镜头畸变就会更加明显。但即使顶级镜头仍不能完全消除畸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完美画质,可以通过相机内部的自动失真控制选项进行修正,但最好的方法仍然是通过后期处理完成。
相机:佳能EOS 5D MARK III 镜头:EF16-35mm f/2.8L II USM 焦距:16mm 光圈:f/8 快门:1/100 秒
使用超广角镜头时很容易产生桶形畸变,在画面边缘处最为明显,如果将建筑物放于这个位置会出现明显的倾倒现象。另外,仰拍和俯拍会加剧变形效果。
5、色散控制
除了对几何失真的控制和校正以外,色散方面也是优秀镜头需要校正的。色散经常出现在逆光场景的照片中,在逆光主体的轮廓上,处于明暗交界的位置,会产生紫色或绿色的条状区域,俗称“紫边”。色散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知道,使用单反相机拍摄时,光线首先通过镜头进入相机内,在穿过镜头中的镜片组时,镜片玻璃会把自然光分成不同颜色的光波,蓝色光的折射率比红色光高,因此就会导致出现“紫边”。
色散会严重影响照片的视觉效果,是在镜头的光学设计中需要严格控制的环节。佳能著名的萤石材料镜片就是为了解决色散问题。
相机:尼康 COOLPIX P7100 光圈:f/2.8 快门:1/160 秒
截取画面左下方的局部可以发现,处于逆光下的质感边缘出现紫色区域。
6、抗眩光能力
每只镜头都是由若干镜片或镜片组构成的,结构非常复杂。当光线进入镜头后,除了通过镜片时发生的折射外,还会在镜片表面发生反射和散射。过多的反射和散射就会使画面反差降低,出现彩色光斑和画质下降。需要通过在镜片表面增加镀膜来减少这一现象,每家厂商都有自己的镀膜技术,例如,蔡司的T* 镀膜、佳能的SWC 镀膜(亚波长结构镀膜)、尼康的N 镀膜(纳米晶体镀膜)。
虽然通过镀膜技术可以解决大部分拍摄环境下的眩光问题,但是当拍摄的画面中有太阳或极为明亮的光源时,还会出现眩光。因此,这一现象无法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在构图中用物体将太阳或强光源遮挡的方法尽量减小其眩光的出现。当然,在某些时候,眩光出现的彩色光环还能为画面增色不少。
相机:尼康D800 镜头:尼克尔AF 24mm f/2.8D 焦距:24mm 光圈:f/8 快门:1/100 秒 白平衡:日光 感光度:ISO400
这只胶片时代的老款镜头在侧逆光的环境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眩光,在眩光位置画面反差,分辨率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