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与春节的视觉解析及商业运用_平面设计理论教程-查字典教程网
圣诞与春节的视觉解析及商业运用
圣诞与春节的视觉解析及商业运用
发布时间:2015-05-12 来源:查字典编辑
摘要:随着圣诞节数着指头临近,各大线下商企,早在11月底12月初就开始进入“圣诞”商业模式了。圣诞节,作为西方舶来的节日,...

 随着圣诞节数着指头临近,各大线下商企,早在11月底12月初就开始进入“圣诞”商业模式了。

圣诞节,作为西方舶来的节日,在中国最受商家和年轻人欢迎;而在中国“家庭”中的地位,就无法与有4000多年历史(虞舜时期兴起)的“春节”相提并论了。

可以说,圣诞在中国抛却了宗教的纪念意义,现在也还只是一种热闹、时髦的装点,也许只是春节的一种“预热”,而春节还仍是中国人的“里子”。

但不可否认的是,“圣诞节”在中国——在很多人对其含义也许还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之所以愈发大行其道,我认为与其丰富的视觉元素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密不可分。

无论是圣诞节,还是春节,都已经成为一种“品牌”,一种文化的品牌,只是圣诞节是一个更具国际性的品牌;而春节,当前也还是一种更具“民族”文化意义的品牌。

既然是品牌,就一定离不开“视觉”的认知和记忆。

本文就试着由此切入主题——

节日视觉——色

先看两张宏观图。

这两图中,第一眼给我们的最大差别是什么?

颜色!——对了!

营造节日的欢快效应,颜色应该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春节是以红色为主,其次为黄色(金色),再次为绿色、银色、蓝色、粉色等少数的点缀色。

圣诞节的主色是绿色,其次为红色,再次为银色、蓝色、黄色等点缀色。

此外,还有一个不同的是,西方圣诞节色彩中,白色也是很重要的颜色;而中国春节彩色中,黑色——因书法文字价值的存在——成为一种独特的颜色。

通过宏观对比我们可以感觉到,正是“品牌”核心主色的差异,让春节和圣诞节有着截然不同的氛围感受,成为区分这两个节日的核心颜色认知和联想。

对比如下两张图,去除文化和具象元素,仅仅通过相对抽象的颜色本身,我们就能感到哪个设计适合于哪种节日。

节日视觉——形与意

节日品牌识别,除了颜色的效应外,就是更具象属性的图形(图像)符号识别了。

圣诞节的图形、图案、图像元素包括:

圣诞老人、松树、冬青花环、麋鹿、铃铛、拐杖、蜡烛、雪人、彩灯、彩球、雪花、礼盒、袜子、星星等;

春节的图形、图案、图像元素包括:

灯笼、中国结、福字贴、剪纸、鞭炮、生肖图案(图像)、对联、福娃、福禄寿喜4神仙、元宝、如意、花卉(牡丹、荷花、梅花)等等;

可以说,就节日元素的丰富度而言,两个节日不相上下,各有千秋。

但认真对比分析就会发现,圣诞节图形元素都围绕“冬季”展开,圣诞老人一定是冬装、圣诞树是青松,这些元素更容易共同构成一种具象的故事化的情境——比如,我可以这样想想:圣诞老人拿着拐杖和铃铛、坐着麋鹿拉着的雪橇,充满星空的夜晚,驰骋在冰天雪地的松林之中,彩灯彩球装饰的雪橇中放着装满礼物的盒子和袜子……

圣诞节元素更多的是在表达一种外在的自然氛围,而春节元素更多是在表达内在的美好象征。

中国春节元素之间,故事化、可情节化的联系相对较弱。但相对独立的个元素,都通过“喜庆、吉祥”的意念得到了统合。

在中国春节元素中,“文字”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分量——“福”字、对联就是明证。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说,圣诞节的视觉图形,重的是外“形”,而中国春节的视觉元素更重内“意”呢?

圣诞节是宗教节日的世俗化表达,而春节是世俗节日的“教化”传达。

以上分析,由形而反推意,我们会看到,作为两个品牌,他们的品牌理念、文化是如何不同的。

节日视觉——代言的人与物

圣诞老人是圣诞节品牌的“代言人”,背后有着“故事”——或者是保护儿童和穷人的“圣尼古拉斯”,或者是北欧神话中专司智慧、艺术、诗词的奥丁神。

现在人们中间流行的圣诞老人形象是1931年由芝加哥的插图画家汉顿·桑德布勒姆创作的,这个图像原来是用来为可口可乐做广告的。看看圣诞老人的红-白两色着装便知道了——简直是标准的可口可乐色!这一形象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可口可乐公司作为促销手段引入中国。

对春节而言,似乎还没有一个鲜明和明确的“代言人”吧?

但是也许是受了“圣诞老人”的影响,我国很多地方也早在多少年前就开始设想推出中国的“春节老人”,近年还有动漫公司意图推出“春节娃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人,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是没那么容易的。

圣诞老人不仅有传说和历史的交融,也意味着智慧、勇气、乐观、爱心等等一种广为认可的品质。我们要推出春节代言人,难度不仅仅是形象本身,更在于如何及怎样为这个形象赋予何种品质的寄托。

不过,我个人以为,中国春节还是有类代言“人物”形象出现的,以“阿福”娃娃、福禄寿喜等各路神仙为主。福禄寿喜只是体现了一种世俗的愿望,似乎很难上升到“品质”的高度。但如果将“娃娃”的概念和形象强化,其实应该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比如“葫芦娃”、“哪吒”等等都是英雄娃和民族娃的故事。

设立单一形象作为品牌代言人是一种策略,但不是唯一的策略——。其实,“十二生肖”又何尝不是一种品牌代言呢?又或者把“娃娃”加上福禄寿喜等一大家子弄在一起,不也是类似百事可乐曾经的9大巨星齐代言么?

从物的角度看,圣诞树应该是圣诞节最核心的象征物;而春节的核心象征物应该是“大红灯笼”呢,还是以梅花作为核心象征物?

我以为,如果以梅花来作为中国春节的象征物,从形与意两个角度都应是最理想的选择吧?

价值融合:节日形象与商业创意

逢年过节,无论东方或西方,都是人们最“慷慨解囊”的时节,因此,也是商家们促销的好时节。可以说,以节日作为主题,渲染气氛,开展促销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商业运作。

此时,最需要比拼的,就是“创意”。

节日店堂(终端)的气氛渲染可分为以氛围营造为主和以情境营造为主两种主要类型。

“氛围营造”型多以简单的图形表达或颜色氛围营造为主体——

创意方向一:以节日主题颜色为主,图形元素起点缀作用。

以圣诞节的核心颜色绿色和春节核心颜色红色为主题的氛围渲染。

创意方向二:凸显节日的核心图形、图像组合元素为主。

创意方向三:把核心颜色和单一图形元素紧密结合。

创意方向四:“就地取材”型——将节日主题用品牌产品或包装直接塑形展示。

“情境营造”型——

多以立体化空间感加故事化主题为主——元素、色彩、材质、空间感都更加丰富多样。

关于节日形象与商业的融合,实在不仅仅局限于商业空间的表现,在品牌终端平面、在网络界面、在产品包装、在卖场人员着装、在视频广告等等几乎所有与“品牌视觉”相关的接触点上,都可以发挥无限的创想。

下面再看几个视觉案例:

以上叙述,多着眼于线下商业和产品品牌的线下节日视觉表现,对于线上商业和品牌而言,目前而言似乎还没有如线下商业对节日营销的高敏感度——

线上商业在创造自己的节日方面应该说是走在了前列,比如“双11、双12”购物狂欢节。

目前虽然线下商家已经把节日形象植入品牌营销做得如火如荼,但线上购物平台的圣诞节日氛围似乎还真的过于稀薄,甚至还处于O状态,从我最新的对天猫、京东、当当等网站首屏巨幅广告的观察来看(如下几张图),在结合传统节日文化方面开展营销方面,似乎还真的欠缺些敏感性和文化感,这让我多少觉得有些遗憾,您呢?

最后,再说明一下:本文所选的图片,多数源于网上选取,也有一部分是本人近日亲自拍摄。

运用图片只不过是用来说明一些想法和证实一些观察和发现,并非是纯粹因为这些图片所展示的视觉内容设计与创意的精彩——毕竟,创意无限而无止境,好与坏是基于经验与对比的评判。

因此,您在看本文图片的同时,还请更关注每段文字中所包含的“理”。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最新平面设计理论学习
    热门平面设计理论学习
    平面设计子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