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antics:Html/Xhtml是否真正符合标准_心得技巧教程-查字典教程网
Semantics:Html/Xhtml是否真正符合标准
Semantics:Html/Xhtml是否真正符合标准
发布时间:2016-12-27 来源:查字典编辑
摘要:原文:http://jorux.com/archives/what-is-semantics/Semantics可翻译为语义的(学),它是H...

原文:http://jorux.com/archives/what-is-semantics/

Semantics可翻译为语义的(学),它是Html/Xhtml是否真正符合标准的重要一环。Jorux在这和大家讨论一些自己的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网友指正。在西方,为什么这么多人如此重视网页的Semantics,也许你会说,西方比较守规矩,重视标准,但我想说的是,在这些表象的背后有着“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

在此,举个导航条的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大家应该看见过很多诸如下类的导航结构:

首页 | 关于 | 博客 | 留言 | 相册

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有分割条“|”将各个条目分开。要实现以上效果的导航栏,其Html/Xhtml有很多种写法,在此仅具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例1:

<p><a href=”home.html”>首页</a> | <a href=”about.html”>关于</a> | <a href=”blog.html”>博客</a> | <a href=”message.html”>留言</a> | <a href=”album.html”>相册</a></p>

例2:

<ul>

<li><a href=”home.html”>首页</a></li>

<li>|</li>

<li><a href=”about.html”>关于</a></li>

<li>|</li>

<li><a href=”blog.html”>博客</a></li>

<li>|</li>

<li><a href=”message.html”>留言</a></li>

<li>|</li>

<li><a href=”album.html”>相册</a></li>

</ul>

例3:

<ul>

<li><a href=”home.html”>首页</a> | </li>

<li><a href=”about.html”>关于</a> | </li>

<li><a href=”blog.html”>博客</a> | </li>

<li><a href=”message.html”>留言</a> | </li>

<li><a href=”album.html”>相册</a></li>

</ul>

例4:

<ul>

<li><a href=”home.html”>首页</a></li>

<li><a href=”about.html”>关于</a></li>

<li><a href=”blog.html”>博客</a></li>

<li><a href=”message.html”>留言</a></li>

<li><a href=”album.html”>相册</a></li>

</ul>

以上为说明Semantics而举的四个导航条Html/Xhtml例子.

例1使用了段落p作为导航条的语义元素标识(相对于结构元素,诸如div等)。很显然它犯了很典型的错误,错误的把原本是条目(list)的导航栏看成了段落。

例2,3,4都使用了ul/li作为导航栏的语义元素标识,它们的区别进在于分割条“|”的位置,以及是否在Html/Xhtml中出现。

由于CSS的存在,利用其控制表象的能力,可以将以上四个例子的外表变得一模一样,而不被肉眼察觉。但是这只是表象,随着搜索引擎的互联网地位提升,以及XML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增加,它们作为Robot,只读Html/Xhml/XML源代码,而不读CSS,也就是说它们更在乎你的网页的实际含义,而不是你的网页好看与否。也就是说让你的网页符合语义规范,就是让这些Robot更好的读懂你的网页,提高你的网站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只无形的手决定了西方对Semantics的重视,甚至超过网页是否通过W3C的检测的重要性。

我个人认为的Semantics的含义就是:

将CSS去除,你的网页表现依然规范,易懂。

这条法则,能让你的肉眼和Robot的逻辑达到某种程度的统一。利用以上理论,在例1中犯的错误,就比较容易理解,条目中的关键词比段落中的关键词,更具价值。一个原本是条目的内容为什么还要使用段落?!

那么例2,3,4中,分隔条怎么会如此重要。

在例2,3之中只是位置的区别,现在不用任何CSS来控制表象,那么其Html/Xhtml表现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读者可以试试。在例2中,分割条会单独占据四个li,原本五个li变为了九个。打个比方,一个五个人的公司现在变为了九个人的,大家的股份被稀释了一半,每个股东的重要性当然会被削弱。更要命的是有四个股东居然是一模一样的。Robot可能会认为那四个股东(|)更为重要,而降低了其他股东(关键词)的重要性。在例3中,使分隔条成为原来股东的秘书,自然不会影响关键词的重要性。

从表象考虑,也是例3优于例2的表现,例2中分隔条单独占据一行,让人费解。

那么例4中,没有使用分隔条,其在语义学上更优。分隔条的表现,可以在CSS中用图片背景轻松实现,而且像这种类型的单色分隔条,用gif格式的话,只有几个字节,不影响下载速度。

以上是Jorux在跟西方人交流中,结合用户反馈,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大家如有不同观点或是问题,尽管拍砖。

希望以此引起各位大陆朋友的重视,重视使用h1/h2/p/ul/li/blockquote/table等语义元素的使用和规范,不要滥用div等结构元素,Robot是不太亲近此类元素的。比方说,严格意义上说单个网页,只允许出现一次h1,就是你的网页title,h1在Robot中的地位仅次于<title></title>。

注:已经忘了上次更新是什么时候了,如此更新速度,已经让我几乎想放弃。原以为,这种半死状态的网站,会逐渐被遗忘,但是Feed的订阅量却在攀升,这让我怀疑Feedburner的计数器是不是出了故障。

能让我聊以慰藉的就是这篇 Write Articles, Not Blog Postings ,Jakob Nielsen 这位研究交互界面的权威显然找到了其蜗牛式速度的合理性。大家可以订阅一下此人的Alertbox。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最新心得技巧学习
    热门心得技巧学习
    网页设计子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