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可以说是现在用户群最为广泛的散热设备,比起其它散热设备(水冷/压缩机/液氮干冰大炮)而言,风冷的效果是最差的,可为何它被使用得最多呢。这是因为风冷有以下三大优势:
一,易于安装,盒装CPU的原装风扇就是典型,安装极其简单方便。
二,成本低,风冷散热器一般在10~200之间,一般300元左右的都可以是效果顶级的散热器了。
三,可稳定运行时间长。一般好点的电机,寿命可达1w小时以上,这样算下来,如果是正常使用也有5年以上的寿命。这不像干冰液氮,跑半天已经非常了不起的事了。
下面我们将研究如何把风冷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如何挖掘出风冷的潜能。
首先,风冷和普通水冷一样,属于非强制散热,也就是说,它们既然达到了散热的极限,其温度也不会低于散热的外部环境,这一点上是根本没办法和强制散热的压缩机,冰水冷,以及干冰液氮相比的。
那比之普通水冷,哪怕是最顶级的风冷,也难以和普通的水冷所相抗衡,这是为什么呢?
水冷于风冷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水的比热容要比空气大得多,不仅仅在于热排可以做得无限大而不受机箱/主板上的零配件所限制,而最为重要的是在于热排可以放置于机箱之外,这样可以直接避免因为机箱内温度过高而导致热量散热效率低下。
所以我们所要优化的第一步,不是在于风冷散热器的本身,而是要打造出一个适合于风冷工作的环境。大部分人是使用机箱工作,机箱其实就是一个隔热层,我们如何能让机箱里的温度降低呢?
首先要做,就是把机箱里的线以及配件整理得比较整齐,尽量少占用地方,这样子哪怕再多的线都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留下空矿的风道有助于空气流动,帮助散热。
其次,我们需要打造一条合理的风道,有了空矿的空间是远远不够的,而风道的合理性如果一个风道呈Z字形,那么空气连流动都成问题,更没办法散热。除了风道的直通性之外,风道的前后顺序一定要掌握好,比如说是风道的流向,是先经过热的设备,再经过冷的设备,还是先冷后热呢?这里面都有讲究,如果安排不合作的话会出现热冷热这样的顺序,这个顺序安排方面也没有固定的顺序,一定要依靠部件的发热量,以及其重视程度去排。个人建议是先照顾CPU以及显卡,然后再流经硬盘这样的顺序,因为硬盘的耐热程度比较高,并且工作稳定程度不受温度影响。
再者,就是风道流动的速度了,这可以通过在机箱前后增加两个大风扇来解决。不过要注意的是前后的出风量要一致,要不然两相起冲突,只会以最少的计算,不过后面的话,要加上电源的出风量。
优化好环境温度之后,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例如TOWE120加E6850,在机箱温度50度时满载运作,温度很快能上70,而如果在机箱温度仅有30度的情况下满足,那温度还不到50,也就是40出头。
在环境温度得到改善之后,我们要弄的就是风冷散热器本身。风冷散热器最大的两点,第一点在于散热器总面积,第二点在于风扇的风量。
散热器总面积是越大越好,所以我们看到TT大台风,V1这样的巨形散热器总是有无与伦比的效果。而风量不仅仅和转速有关,和风扇直径也有一定的关系。打个比方,如果我们采用12CM的风扇,转速只有2000转,大概和8CM转速高达4000转的风量是差不多,但噪声方面的话,前者明显要小一些,并且音调也相对低一些,人们最怕的是高频噪声。
散热器方面,体积越大越好,散热片越多越好,只要不会卡到什么地方,造成兼容性问题就OK。
Tt大台风亮相于国内顶级超频赛事
这里还有必要谈谈风扇吹向问题。现在大型散热器开始使用侧出风,以增加散热器面积。这样的趋势越来越普及,但是侧出的风的风扇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其风道无法覆盖到主板其它元件或者内存上。比如说TOWER120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而大台风以及大台风VX在这点上非常好,尽管效果稍弱要次于V1一些,但是其垂直吹风可以照顾到给CPU供电的电容,电感,mosfet,主板上的北桥散热片,和内存。这样使得整块主板都保持一个比较低的温度,这也是一个好的CPU散热器所要兼顾到的。
风冷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玩法,在深入研究和挖掘之后,我们不敢说去挑战强制性散热的大炮压缩机,但是我们可以对水冷说不,最重要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研究,折腾中享受到风冷带来的许多乐趣,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