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逛家电市场的细心人会发现:采用吸入机芯的影碟机正悄然成为新宠,价格明显高于同一档次的托盘式产品.相对于托盘式,吸入式给人的感觉是新鲜、先进、高贵。吸入式成为主流只是时间问题,就象内置天线的手机代替外置的一样,却已是大势所趋。对于普通使用者,所有吸入式都是将碟片往进碟口一插就完事,至于是哪种类型的吸入式光盘机芯并不关心也不了解。实际上吸入式光盘机芯品类繁多,而且性能差异很大。就此笔者根据手头的资料向各位简介一下吸入式光盘机芯的几种结构和发展状况。
吸入式的外延是进碟方式,就裸碟的进碟方式可分为原始手工式(即翻盖式,常见于随身MP3播放器)、抽屉式(常见于notebook配备光驱)、托盘式 (常见于PC光驱)和吸入式。从时间上看吸入式出现的最晚,同时也最为先进。吸入式光盘机芯的概念其实在光驱诞生之初就有了,和托盘式同一辈份,由于历史可观原因一直未能兴旺起来。近年来由于便携式光电产品的风行和人们求新心理的需求,对吸入式光盘机芯的需求越来越旺。同时随着生产工艺的进步,吸入式的优点得以放大而缺点得以消除和抑制。目前由日本主导着吸入式机芯的发展趋势。我国台湾也具有相当的研发实力,但基本上属于跟风日本。国内在此领域尚无建树,国内各大影碟机厂商使用的机芯全部是日本、韩国、台湾或其关系企业生产的。可喜的是笔者已经看到一款国内企业自主开发、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吸入式光盘机芯。现就常见的几种吸入式光盘机芯略做评介。
1.正面辊轴吸入方式
顾名思义,就是转动的辊轴与碟片资料面接触,通过摩擦力将碟片吸进仓,就象打印机卷纸一样。这类机芯要么夹不到,夹到一骨脑卷进去,进碟动作猛,不拖泥带水。碟片进仓之后被压到主轴马达平台上(spindle-motor turntable),所以光头部件(traverser)不动,抗震性优异,可以用于移动产品,如车载DVD和家用影碟机绝大部分采用这类机芯。此类机型的研发较早,技术相对成熟,产品性能稳定且兼容直径80mm的碟片。缺点是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性能价格比小,不兼容80mm碟片,而且容易刮伤和玷污碟面,这是致命的缺陷,只在高端市场才有相当份额。
2.侧面辊轴吸入式
辊轴通过辊压碟片侧面而将碟片吸进仓,辊轴不接触碟面,避免刮伤和玷污碟面。但碟片只有1.2mm厚,能提供的接触面积有限。所以想要得到足够的摩擦力,压力必须足够大。而压力大势必造成碟片的变形,这给光头(pick-up head)工作带来困难,甚至不能工作。这类机芯有点另类的感觉,在市面上很少见,而且机构复杂、性能不稳定、性能价格比小、不兼容80mm碟片,前途不被看好。
3.类软驱吸入式
这类机芯的进碟工作类似软驱:外力将碟片顶进二分之一强,然后吸入结构自动将碟片吞进。但出碟不需要象软驱哪样借助外力,而是自动将碟片弹出。所以弹力控制不妥碟片就成了飞碟了,这是它的明显缺点。不同上述两类机芯,这类机芯需要升降,因而抗震性不佳,还由于碟片是靠主轴马达上弹性的爪卡紧的,主轴转速受到限制(一般不能超过5000RPM).也不兼容80mm碟片。它的一个优点和侧面辊轴吸入式一样,即碟面受到保护。它的另外一大优势是机构相对简单,而且体积小,性能价格比较大,在中高档市场占有相当份额,尤其是在notebook领域。但使用起来还是觉得有点”落后”,而且常有不吸碟现象,故而尚未在家用影碟机上使用。
4.磁力吸入式
这类机芯是国内某一企业自主开发并取得了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处于全球独一无二的优势地位。机芯结构相当简单又相当精巧,集成了拖盘式和其它吸入式的优点:使用托盘实现吸碟动作,而且动作相当温柔。其内有一类似机械手的机构可以前后滑动又可以升降而光头不需要动,通过柔贴的磁力将碟片牢牢夹住并平稳拖进仓,而后轻轻放置到主轴马达平面上。80mm碟片也兼容。给使用者的感觉象ATM,所以有的厂商将之英文名译为“slot machine”。进碟时只须将碟片插到一定位置(最多二分之一碟片处),然后就自动进碟,而且插碟力量比类软驱吸入式小得多。出碟时和脱盘式无大差别,只是托盘不出仓门。由于碟片在托盘上时都有一类机械手夹着碟片,所以无论进出碟都能以任意角度进行,而这正是托盘式无法实现的。缺点是体积暂时不能足够小,在notebook领域尚难有作为。它的最大优势就是价格便宜,和托盘式持平,因为结构简单;其次是性能稳定,也因为结构简单。出色的性能价格比是以上三种吸入式无法匹敌的,而吸入式共有的特点又使得托盘式相形见绌。所以它的前景被业内人士一直看好,尤其在影碟机和半高型(half hignt)光驱领域,最后希望它取代传统的托盘式机芯。
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就像“开宝马坐奔驰”这句话一样,无论哪种吸入式都有自己特点来吸引眼球。对于普通老百姓买东西,物美价廉始终是第一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