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1.1、1.2、2.0、2.1、3.0、4.0、4.1的区别_综合硬件教程-查字典教程网
蓝牙1.1、1.2、2.0、2.1、3.0、4.0、4.1的区别
蓝牙1.1、1.2、2.0、2.1、3.0、4.0、4.1的区别
发布时间:2016-12-21 来源:查字典编辑
摘要:蓝牙(Bluetooth®):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mdash...

蓝牙( Bluetooth® ):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蓝牙技术最初由电信巨头爱立信公司于1994年创制,当时是作为RS232数据线的替代方案。蓝牙可连接多个设备,克服了数据同步的难题。

如今蓝牙由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简称SIG)管理。蓝牙技术联盟在全球拥有超过25,000家成员公司,它们分布在电信、计算机、网络、和消费电子等多重领域。IEEE将蓝牙技术列为IEEE 802.15.1,但如今已不再维持该标准。蓝牙技术联盟负责监督蓝牙规范的开发,管理认证项目,并维护商标权益。制造商的设备必须符合蓝牙技术联盟的标准才能以“蓝牙设备”的名义进入市场。蓝牙技术拥有一套专利网络,可发放给符合标准的设备。

传输与应用

蓝牙的波段为2400–2483.5MHz(包括防护频带)。这是全球范围内无需取得执照(但并非无管制的)的工业、科学和医疗用(ISM)波段的 2.4 GHz 短距离无线电频段。

蓝牙使用跳频技术,将传输的数据分割成数据包,通过79个指定的蓝牙频道分别传输数据包。每个频道的频宽为1 MHz。蓝牙4.0使用2 MHz 间距,可容纳40个频道。第一个频道始于2402 MHz,每1 MHz一个频道,至2480 MHz。有了适配跳频(Adaptive Frequency-Hopping,简称AFH)功能,通常每秒跳1600次。

最初,高斯频移键控(Gaussian frequency-shift keying,简称GFSK) 调制是唯一可用的调制方案。然而蓝牙2.0+EDR 使得 π/4-DQPSK和 8DPSK 调制在兼容设备中的使用变为可能。运行GFSK的设备据说可以以基础速率(Basic Rate,简称BR)运行,瞬时速率可达1Mbit/s。增强数据率(Enhanced Data Rate,简称EDR)一词用于描述π/4-DPSK 和 8DPSK 方案, 分别可达2 和 3Mbit/s。在蓝牙无线电技术中,两种模式(BR和EDR) 的结合统称为“BR/EDR射频”

蓝牙是基于数据包、有着主从架构的协议。一个主设备至多可和同一微微网中的七个从设备通讯。所有设备共享主设备的时钟。分组交换基于主设备定义的、以312.5µs为间隔运行的基础时钟。两个时钟周期构成一个625µs的槽,两个时间隙就构成了一个1250µs的缝隙对。在单槽封包的简单情况下,主设备在双数槽发送信息、单数槽接受信息。而从设备则正好相反。封包容量可长达1、3、或5个时间隙,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主设备都会从双数槽开始传输,从设备从单数槽开始传输。[3]

通讯连接

蓝牙主设备最多可与一个微微网(一个采用蓝牙技术的临时计算机网络)中的七个设备通讯, 当然并不是所有设备都能够达到这一最大量。设备之间可通过协议转换角色,从设备也可转换为主设备(比如,一个头戴式耳机如果向手机发起连接请求,它作为连接的发起者,自然就是主设备,但是随后也许会作为从设备运行。)

蓝牙核心规格提供两个或以上的微微网连接以形成分布式网络,让特定的设备在这些微微网中自动同时地分别扮演主和从的角色。

数据传输可随时在主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进行(应用极少的广播模式除外)。主设备可选择要访问的从设备;典型的情况是,它可以在设备之间以轮替的方式快速转换。因为是主设备来选择要访问的从设备,理论上从设备就要在接收槽内待命,主设备的负担要比从设备少一些。主设备可以与七个从设备相连接,但是从设备却很难与一个以上的主设备相连。规格对于散射网中的行为要求是模糊的。

许多USB蓝牙适配器或“软件狗”是可用的,其中一些还包括一个IrDA适配器。

规格和特性

短链接广播技术(后来改名为蓝牙)最初是由爱立信移动的CTO Nils Rydbeck在瑞典隆德(Lund)所开发,目的是根据1989年发表的两项发明(Johan Ullman博士1989年6月2日发布的SE 8902098-6和1992年7月24日发布的SE 9202239),开发一个无线耳机。Nils Rydbeck把规格指定的工作交给了Tord Wingren,把开发的工作交给了Jaap Haartsen和Sven Mattisson。他们在瑞典隆德的爱立信工作。这一规格是基于跳频技术。

蓝牙规格由蓝牙技术联盟正式推出,蓝牙技术联盟是1998年5月20日正式宣布成立的。如今它的全球成员公司已超过两万五千家。它最初是由爱立信、IBM、英特尔、东芝和诺基亚创立的,后开又有许多公司加入。

所有的蓝牙标准版本都支持向下兼容,让最新的版本能够覆盖所有旧的版本。

蓝牙核心规格工作组(Bluetooth Core Specification Working Group,简称CSWG)主要制定4种规格

蓝牙核心规格,通常几年更新一次

核心规格附录(CSA),每年可发布更新数次

核心规格补充(CSS),发布较快

蓝牙1.1:早期版本,传输率约在748~810kpbs8,因是早期设计,容易受到同频率之产品所干扰下影响通讯质量。

蓝牙1.2:同样是只有 748~810kpbs 的传输率,但在加上了抗干扰跳频功能。只支持单声道!

蓝牙2.0:传输率约在 1.8Mpbs~2.1Mpbs,可以有(双工)的工作方式。即一面作语音通讯,同时亦可以传输档案/高质素图片。在能耗上有所降低,可以支持立体声。

蓝牙2.1:和2.0版本同时代产品,相对2.0版本主要是提高了待机时间2倍以上,技术标准没有根本性变化!

蓝牙3.0:相比较2代,升级比较大,使用了新的协议,主要是传输速度有了质的飞越!传输速率可以达到24Mbps,这使视频蓝牙传输成为可能,但是要达到最佳效果,必须连接双方都是3.0及以上才可!但是功耗上没有什么提升。

蓝牙4.0:相比较前一代,主要进步为超低功耗、免配对密码(一般通过NFC直连)、可以多连(一个耳机连2个收手机)超长传输距离(理论100米)!

蓝牙4.1:蓝牙4.1与LTE无线电信号之间如果同时传输数据那么蓝牙4.1可以自动协调两者的传输信息,理论上可以减少其它信号对蓝牙4.1的干扰。提升连接速度并且更加智能化,反应时间比蓝牙4.0更短。提高传输效率。

蓝牙技术联盟于2013年12月正式宣布采用蓝牙核心规格4.1版本。 这一规格是对蓝牙4.2版本的一次软件更新,而非硬件更新。这一更新包括蓝牙核心规格附录(CSA1、2、3和4)并添加了新的功能、提高了消费者的可用性。这些特性包括提升了对LTE和批量数据交换率共存的支持,以及通过允许设备同时支持多重角色帮助开发者实现创新。

蓝牙4.1版本

蓝牙4.1版本

4.1版本的特性如下

移动无线服务共存信号

Train nudging与通用接口扫描

低占空比定向广播

基于信用实现流控的L2CAP面向连接的专用通道

双模和拓扑

低功耗链路层拓扑

802.11n PAL

宽带语音的音频架构更新

更快的数据广告时间间隔(Fast Data Advertising Interval)

有限的发现时间

请注意有些特性在4.1版本之前的核心规格附录(CSA)中就已存在。

4.2版本

蓝牙4.2发布于2014年12月2日。它为IOT推出了一些关键性能,是一次硬件更新。 但是一些旧有蓝牙硬件也能够获得蓝牙4.2的一些功能,如通过固件实现隐私保护更新。

主要改进之处如下:

低功耗数据包长度延展

低功耗安全连接

链路层隐私权限

链路层延展的扫描过滤策略

Bluetooth Smart设备可通过网络协议支持配置文件(Internet Protocol Support Profile,简称IPSP)实现IP 连接。

IPSP为Bluetooth Smart添加了一个IPv6连接选项,是互联家庭和物联网应用的理想选择。

蓝牙4.2通过提高Bluetooth Smart的封包容量,让数据传输更快速。

业界领先的隐私设置让Bluetooth Smart更智能,不仅功耗降低了,窃听者将难以通过蓝牙联机追踪设备。

消费者可以更放心不会被Beacon和其他设备追踪。

这一核心版本的优势如下:

实现物联网:支持灵活的互联网连接选项(IPv6/6LoWPAN 或 Bluetooth Smart 网关)

让Bluetooth Smart 更智能:业界领先的隐私权限、节能效益和和堪称业界标准的安全性能

让Bluetooth Smart 更快速: 吞吐量速度和封包容量提升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最新综合硬件学习
    热门综合硬件学习
    硬件教程子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