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都是关于滤镜的……这是件好事。毕竟很多人从没接触过,甚至不知道有这样的摄影配件存在。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基于我自己的经验,用尽量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滤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随着数字化摄影的不断进步,滤镜已经不再是必需品了。在很多情况下,相机都能保留相当多的阴影细节。
不过,如果你想要拍摄长曝光题材的照片,比如丝绸般质感的流水和瀑布,一片ND滤镜还是能帮不少忙的。
当然,不使用滤镜你也能拍到类似的效果,不过在某些情况中,保证曝光正常的前提下你是没办法再延长快门时间的。
在白天拍摄风光,你或许会遇到天空与地面光比过大的情况,这时很难把握正确的曝光。如果能有一片中灰渐变镜的话,这样的场景就不会那么棘手了。
B-滤镜支架
C-中灰渐变镜
D-偏振镜
E-中灰镜
F-10档中灰镜
滤镜的种类有哪些?
总共有9种常用的滤镜:UV镜、偏振镜、中灰镜、中灰渐变镜、反向中灰渐变镜、彩色滤镜、近摄镜还有特殊效果滤镜。它们一般由玻璃(高端产品)、树脂和聚碳酸酯制成。
UV镜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前组镜片不被划伤,以及避免镜片上的镀膜受到灰尘、水汽的污染。大多数UV镜都是玻璃制成的,很多摄影师喜欢把它们作为保护镜片一直装在镜头上。
不过我个人从来不使用UV镜,一是因为我更喜欢使用遮光罩,二是UV镜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在使用其他滤镜的时候你需要先移除UV)。另外我的镜头都是防尘防泼溅的。而且从我的经验来看,UV镜不仅会降低画质,还会产生炫光。
偏振镜的效果则是增强画面中的对比度和蓝色的饱和度,同时抵消画面中的炫光和反光。在拍摄天空的时候加上偏振镜,能够得到更蓝的天空和对比更强烈的云层。
使用偏振镜的时候应该尽量让镜头与阳光的角度成90度夹角,同时避免使用超广角镜头,因为在超广角镜头上使用偏振镜除了会造成画面亮度不平均,还很容易出现暗角。
另外,使用偏振镜大概会损失两档的进光量。
根据当数的不同,ND镜可以减少一定的进光量,降低拍摄时的快门速度,营造出非常唯美的画面效果。
像下图这种柔滑的流水效果需要很长的曝光时间。如果没有ND镜的帮助,你很难保证在不过曝的前提下拍到这样的流水效果。
这类滤镜通常是方形的,分为两个部分:一端是像ND镜一样的黑色部分,另一端则是透明的。当画面中光比过大的时候,一片GND就能够拯救你的照片。通过对两个区域进行测光,算出天空和地面的曝光差异,然后就可以根据计算结果选择不同档位的滤镜来平衡画面的光比了。
GND镜还分为硬边和软边两种。
硬边GND适用于画面中有像地平线和海平线这样画面中明暗部分具有明显分界线的场景;但如果是画面中没有明确的界线,那么软边GND的简便效果能够很自然地压暗现场光而不会在画面中出现不自然的明暗分界。
和普通的GND镜类似,RGND也是一端深色、另一端透明,但是深色的一端颜色最深的是在滤镜中间,向滤镜边缘慢慢减淡。在构图的时候如果将太阳放在画面中间的话,普通的GND镜很难平衡画面中的曝光,而反向渐变镜则能很好地应对这种情况
近摄镜能够让普通镜头拥有微距拍摄的能力,它能够大大缩短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但同时画质会有很大程度的损失。
最后,还有各种特殊效果滤镜(星光镜,柔光镜等等)。因为现在越来越强大的后期软件,这类滤镜也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滤镜如何使用?
我个人很喜欢使用方形滤镜系统。一个滤镜支架能够支持多片滤镜同时使用,所以在需要的时候你甚至可以同时使用ND镜和GND镜。而且针对不同口径的镜头你只需要购买一个相应的转接环就可以使用同一套滤镜。
购买方面,我建议选购大品牌的产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并不希望在第一套滤镜上花太多钱,不过因为预算所做出的妥协最终都会是过渡手段——你会发现廉价滤镜给你带来的只有糟糕的画质和严重的偏色。或许这些都是后期可以修正的,不过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会让你最终放弃这套滤镜。
使用三脚架能让你轻松地得到锐利的图像、平直的水平线,同时在拍摄堆栈素材或者更换滤镜的时候也会很方便。
另外,尽量用全手动模式拍摄RAW格式文件,使用100或者更低的ISO值。使用小光圈的话,你能够进一步延长快门时间,并得到更大的景深。
比如在光比较大的环境下,我首先会使用小光圈,然后对着天空和地面分别测光。最终测光结果相差的档数就是我需要使用的GND镜的档数。
如果是拍摄流水,我会使用ND镜,而使用的档数则取决于你需要的效果。通常我会以1秒的快门为初始值进行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