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张泉灵女士开启投资人生活的第72天,此前18年里,她为人熟知、赖以成名的身份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记者。
新浪科技 李根
这是张泉灵女士开启投资人生活的第72天,此前18年里,她为人熟知、赖以成名的身份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记者。
不过,大众还没来得及适应她的新角色,在2015深创赛嘉宾介绍中,她的出场介绍是:央视著名主持人,现紫牛资金创始合伙人张泉灵。
张泉灵自己却适应得很自然,从每一次发言来看,除了话筒到手中就能掌控全场的能力还能提醒大家她之前的职业,“商业模式”、“变现途径”、“交互方式”及“UGC”等互联网和创投词汇用语,都在提醒大家她的转变。
张泉灵自己说跨界进入创投圈,对她影响最大的人是傅盛。其实从深创赛现场来看,确实如此。在选手抽到“如何防止竞争对手挖人”等题目时,张泉灵会在选手答完后邀请傅盛提供经验——在猎豹移动的创业中,竞争对手的猎头就等在楼下,并开出几倍的薪水。
当评委对创业者的访谈发生“冲突”,创业者觉得评委应该多鼓励而是苛责数据和模式的时候,张泉灵斡旋道:“傅盛有说过,骂一次,进步一个月。”
作为傅盛邀请加盟的紫牛资金创始合伙人,张泉灵得到的评价是“聪明”、“执行力强”和“心态特别好”,在72天的时间内,张泉灵从傅盛那里得到了95分的肯定。
另一方面,张泉灵的自我评价是:还没拿出一份成绩单。对于新角色,她感受更强烈的是快节奏和高速度,“目前主要工作是飞人。空中飞,飞速学习,飞速适应转型。”
在张泉灵“飞”的间隙中,她接受了新浪科技的采访,而最受人关注的,莫过于她如何面对那些对她跨界进入创投圈满怀质疑的舆论。张泉灵告诉新浪科技:你出的起多大的名,就要挨得起多大的骂,会加快速度学习。
以下为新浪科技对张泉灵的独家专访:
新浪科技:之前刚宣布辞职那会儿,在您的长微博提到在关注互联网的逻辑和想法,现在真正进入这个领域,有没有什么更深入的想法和体会?
张泉灵:感觉上更加不一样。毕竟你只有全部精力投入的时候,你的感受才会明显不同。比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我最熟悉内容领域,以前会看哪些是新媒体,关注他们对你的挑战是在什么地方。而现在进入创投圈,再去看内容,首先对于什么是媒体?你就会有很多非常新的感受:大量在用的新产品,你需要理解他们的商业模式,理解他们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模式,理解他们的传播模式。你就会发现,原先对新媒体的理解就太狭隘了。
现在各种各样的媒体都会诞生。比如智能硬件,一个智能秤,他的社区里也会有大量的自发的关于健身的内容,也是媒体的一种形式,这是你以前看不到的。
再比如说,以前从外面去理解媒体的变化,但不用想明白他的商业模式,有一些媒体我知道他的内容很不错,也有很多粉丝,但他的商业变现怎么做呢?你原来是不需要操心关心的。原来需要理解的只是:这是一个新的发布渠道,新的内容提供者,一种新的内容形式。我很喜欢,或者我不喜欢。
但现在你作为投资人,进入这个圈,你就需要替他去想清楚,他的商业模式怎么做,他的变现方式有可能是怎样的模式,他是单独成立的还是有普适性,他的环境是否支撑他继续高速成长。我觉得这种思考方式和视角,是你不进入这个行业就永远不会具有的。
新浪科技:这两个月也接触了不少创业项目和团队吧?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创业形势和氛围?
张泉灵:对,最近见了很多创业团队。自从我们发布紫牛创业营要寻找创业者、紫牛基金要给予投资之后,一个月内收到6600份BP,虽然第一次的集中选择项目已经截止,但因为紫牛创业营和紫牛基金的招收处于开放状态,所以我们现在每天还能收到100多份BP,每天也会坚持去见几个创业团队,瞬间真的见到特别多。
总的来说,目前有说法是资本寒冬,但和08、09年是不能相比的,我觉得好的项目还是会融到资,但投资人出手会更加谨慎,给出的额度也会比上半年要保守,创业项目无法轻松就能得到高额投资,但总体来说,依旧是最好的时代。
我们怎么来看创业投资是最好的时代呢?首先大环境上,从制度、资本、基础科学进展、氛围、人才分布和市场对创业的接受上,我觉得现在都是成熟的时期。
举一个例子,如果在5年前,如果一个在国家单位里上班,收入又还不错的人,如果说辞职创业,家人的接受程度会弱很多,会有很多顾虑,形成很多阻力。而现在把创业当做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的人会多很多,接受度会好很多,整个的阻力就会减轻。
新浪科技:紫牛已经投了一些内容方面的创业项目,是以您为主导的吗?
张泉灵:紫牛目前投出了一些内容项目,这些项目当然我会看的比较多一些。但我们的LP里,还有两位内容方面的高手。其中有给自媒体人趟出一条路的罗辑思维罗振宇,以及时尚集团总裁苏芒。所以我们会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多方位考察很多内容的团队和项目。
新浪科技:对内容娱乐方面的创业团队有没有什么建议?
张泉灵:如果有什么建议的话,我非常同意内容本身的质量是很重要的,而且现在互联网整体上对于好的内容是有非常大的渴求。但要谨慎看待“内容为王”这四个字。内容是很重要,但别忘了内容背后就是传播。
所以究竟用什么样的平台、方式和渠道去做这个传播?我想是需要内容的构建者认真考虑的。当然,更具有挑战的是内容变现方式是什么?如果长在一个平台上,你的变现是借到了现有平台的流量优势,那你的变现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平台自身的影响。如果你是长在一个生态上的内容提供者的话,那就要对这个生态有足够的了解。
比如微信,你就要对微信的深度开发有足够多的了解吗?到底订阅号、服务号和企业号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他们的累加会达成什么样的效应?我该如何增加我的推广?而微信本身又有哪些禁忌,可能不允许我有这样那样的推广。我想这些都是未来的内容制作者去了解的。除了微信还有很多平台和生态,但每一个生态的了解,我想这是作为内容项目的创业者需要考虑的。
另外是内容的后面是什么?你的商业路径和变现模式有没有想得很清楚?因为原来的提供者都说关心受众,但是他们和受众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你没有他们的ID。无论是做电视的,还是写文章的,都不了解的受众究竟是哪一类人、哪一个人。
但在互联网时代,这是被改变的。所以你是否有充分地去了解互动形式、交互方式?去真正了解受众真正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并考虑如何去满足,这都是内容的提供者需要去认真考虑的。
新浪科技:在您宣布加盟紫牛并开始创投圈的新身份后,网络上也会有一些关于“创投圈门槛”的质疑,您怎么来看这样的质疑?
张泉灵:对,我做过主持人。做过主持人之后,这些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你出的起多大的名,就要挨得起多大的骂。作为我这样,在年龄不轻的时候跨界去做投资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和挑战,受到质疑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那对我来说,我能做的就是加快自身学习的速度,做一个飞人,物理上移动,见大量创业者。向前辈学习,学扎扎实实的内容。在做出成绩之前,受到这样的质疑,我本人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现在创投界也有不少明星来成为投资人。我的话现在还没拿出一份成绩单。但比如说戴军、黄晓明,都有不少不错的投资项目。
这跟整个生态变化有关系。就投资的标的而言,大量投资在奔着跨界投资的方向,投资的标的不光是纯互联网的。现在更多是和传统领域相关的,跟文化交叉的领域相关。一旦投资开始进入这样的领域,出现一些本身是明星来做投资的,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另外一部分的现实情况是,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明星投资人都是很受欢迎的。这是我聊以自慰的事情,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加快速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