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二十年的汽车广告语_Painter教程-查字典教程网
流行二十年的汽车广告语
流行二十年的汽车广告语
发布时间:2016-01-13 来源:查字典编辑
摘要:导语:现在大街上车来车往,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是人们出行的必备工作?那哪些汽车广告你记忆深刻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汽车广告词,希望您...

导语:现在大街上车来车往,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是人们出行的必备工作?那哪些汽车广告你记忆深刻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汽车广告词,希望您欢阅读,更多关于汽车广告词的文章尽在学习啦,欢迎浏览:

当时代的脚步跨入新世纪时,回首二十年来曾流行一时的汽车广告语今天多数已经“作古”,沉浮如潮汐,这是规律,但并不全是自然现象……去年是中国汽车市场2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好年景。汽车产销量突破320万辆,比上年增长37%;其中轿车产销量达到110万辆,同比增长53%,提前3年实现“十五”规划的目标。值得关注的是,私人购车已成为主流。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用于生活消费的家庭轿车已不是新闻,轿车普及才是热门的话题。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年前(1982年)汽车年产量才19.6万辆,其中轿车只有4030辆。当时,偌大个中国只有两个轿车品牌——“红旗”与“上海”。唯一能够形成批量生产的轿车就是上海牌轿车,红旗牌轿车则成了深藏宫内的“政治”车。如此情景,不敢想像,那就是中国的汽车业吗?现在的三大汽车集团哪家不是以年产几十万辆计,目标直指百万辆?或许,数据的比较让人感到枯燥,那么,直观的变化就是20年来的汽车流行广告语了。因为,在我们的生活里,流行的广告语往往是代表着一个时代。

世纪绝唱:“有路必有丰田车”

在汽车广告语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句广告语要比丰田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1982年)更自信,更有气魄,其可谓汽车广告语中的绝唱。在广告界,许多策划高手都把这句广告语当成了修炼的经典。提到丰田,没人不知道这句广告语,它与“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一起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进口商品最流行的广告语之一。

对中国汽车业来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时期。国门打开了,进口汽车如潮水般涌来,市场饥渴就像海绵,“只要是带轮子的汽车没有不好卖的“。大贸进口(易货贸易)的菲亚特126P才卖8000元人民币一辆,三资企业买进口车可享受免税待遇,巨大的需求引发了海南汽车走私风潮,产生了中国第一波的汽车热。不过,当时的购车族主要是三资企业和新办的乡镇集体企业,私人购车凤毛角麟角。

在众多的进口车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日本汽车,成了“急先锋”,南方的广东、福建一带几乎就是日本车的天下。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的家电和汽车长驱直入,风靡市场。当时的广告做得最多的就是日本的家电和汽车。但给人留有深刻印象的广告并不多,有的产品广告今天看来有点不伦不类,与其说是广告,还不如说是标语口号。如“将以卓越的电子技术,对中日友好做出贡献(SONY)”,“为社会各领域,提供准确时间(精工表)”,“让我们来充分掌握能多快好省地运输的拖车头吧(五十铃)”等。今天能够让人记住的也只有丰田的那句广告语。

“以产顶进,挡住进口。”这是当时计划经济下无可奈何的应对之策。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面对进口汽车的压力,中国汽车业开始尝试“以技术换市场”,走国产化的道路。但事实上,这条路走得并不平坦。“卖商品不卖技术”,这就是当时日本汽车企业对待中国的战略。业界人士认为,从技术引进和合作条件来看,选择日本汽车公司合作是最合适不过了。而投出去的绣球反应是,“我们不愿看到在自己的家门口竖起一个竞争对手”。上海在决定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时,首先把机会给了丰田。但丰田的态度是“可以,产品却是淘汰的。”尽管表示出友好的姿态,送你一条生产线(也是淘汰的),骨子里却不愿合作。而五十铃却演出了“一套图纸卖三家”的故事。

去年4月,日本有关部门和经济界及汽车界在反思对华汽车战略时,不得不承认因眼光短浅失去了在华的不少机遇。90年代中期,一位日本汽车巨头在上海街头感叹道:以前还能看到日本车做出租车,现在尽是桑塔纳了。随之,“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语也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尽丰田集团之全力,助中国汽车之发展。”这种低调,反映了丰田在中国汽车业中被排出,失去了话语权。“更远更自由”——这是丰田在2001年底上海国际车展上首次启用的最新广告语。表明丰田对华战略的调整不再是“卖车”的思路,而是想挤进在华“造车”的行列。去年底,丰田终于如愿以偿,与一汽集团携手,并打出了“威驰新风”的产品广告,似乎又恢复了昔日的自信,所不同的是,20年前丰田是忘乎所以的张扬,今天则是谨慎小心的行动。汽车广告语

强调“国产”:“坐红旗车,走中国路”

走下“圣坛”的红旗牌轿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是国产轿车中少有的自主品牌。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红旗牌轿车总是遭到媒体的质疑,“红旗究竟能扛多久”?一些业内人士也开始指责“红旗”:国车原来是拼装货,步下“圣坛”走不进寻常人家,没知识的产权不值钱等。

其实,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红旗”的阵痛,也就是国有企业市场转轨的阵痛。这无论是过去的“小红旗”(沿用奥迪100的车身),还是现在的旗舰“大红旗”(仿制国外的车身),似乎都没有跳出“生产型”和“技术型”的框框。这是为什么?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最新Painter教程学习
    热门Painter教程学习
    平面设计子分类